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6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选题背景第10-11页
     ·选题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5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2-13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3-14页
     ·对相关研究的评述第14-15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2章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地方政府间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6-22页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18页
     ·经济协作区第16-17页
     ·地方政府间关系第17-18页
   ·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理论及启示第18-22页
     ·协同学理论第18-19页
     ·无缝隙政府理论第19-20页
     ·“复合行政”理论第20-21页
     ·博弈理论第21-22页
第3章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现状透视第22-29页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各地方政府间合作的初步成效第22-23页
     ·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第22-23页
     ·协调交通设施建设第23页
     ·加强旅游资源联合开发第23页
     ·编制本地区统一的规划第23页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3-26页
     ·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第24页
     ·地方政府间合作内容单一第24-25页
     ·“免费搭车者”心理普遍存在第25页
     ·地方政府间协调力度有限第25-26页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29页
     ·博弈状态下的地方政府合作不协调第26-27页
     ·社会转型期的官员思想意识滞后第27-28页
     ·政绩评价机制的不科学第28页
     ·赖以合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第28-29页
第4章 国内外区域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的经验及其启示第29-35页
   ·美国大都市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经验第29-31页
     ·非正式合作第29页
     ·签订服务合同第29-30页
     ·共同权利协定第30页
     ·政府职能转移第30页
     ·成立区域委员会第30-31页
     ·启示第31页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间关系协调经验第31-35页
     ·以经济协调会为合作平台第31-32页
     ·以市长联席会议为主要合作机制第32-33页
     ·以行政协议为主要合作制度第33页
     ·以区域内资源要素一体化为合作基础第33-34页
     ·启示第34-35页
第5章 完善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中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对策建议第35-43页
   ·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原则第35-37页
     ·平等原则第35-36页
     ·协商原则第36页
     ·互利共赢原则第36-37页
   ·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制度措施第37-40页
     ·健全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机制第37-38页
     ·加大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第38页
     ·构建有效的政府间协调与协作机制第38-39页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第39页
     ·建立地方政府间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第39-40页
   ·完善地方政府间关系的组织措施第40-43页
     ·成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第40-41页
     ·建立本区域的区域规划机构第41页
     ·建立针对本区域公共事务的办事机构第41-42页
     ·培育和发展区域内的非政府组织第42-43页
结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附录A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合作框架协议第48-51页
致谢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阿拉善盟城乡一体化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