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论文--开拓与准备工作论文

煤层气开采的水文地质控制和产能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页
Abstract第5-6页
详细摘要第6-8页
Detailed Abstract第8-16页
1 绪论第16-28页
   ·选题意义第16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3页
     ·煤层气产能主控因素研究第17-18页
     ·煤层气气赋存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第18-19页
     ·煤层气排采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研究第19-20页
     ·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研究第20-22页
     ·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第22-23页
   ·存在的问题第23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3-24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页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量第24-26页
     ·研究内容第24-26页
     ·主要工作量第26页
   ·主要创新点第26-28页
2 研究区地质背景第28-42页
   ·概况第28-29页
     ·交通位置及地形地貌第28-29页
     ·自然地理第29页
   ·地质特征第29-39页
     ·地层第29-32页
     ·地质构造第32-33页
     ·含煤地层第33-39页
   ·煤层及顶底板关键层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3 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第42-60页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第42-45页
   ·沁水盆地南部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流场第45页
   ·沁水盆地中南部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地下水流场第45-46页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第46-51页
     ·区内主要含水层特征第46-47页
     ·主要隔水层第47-48页
     ·主要含水层的补、迳、排条件第48页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保存的影响第48-51页
   ·煤层气产出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第51-56页
     ·水质监测工作概况第51-52页
     ·地下水化学特征第52-54页
     ·煤层气井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动态变化规律第54-56页
   ·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第56-59页
     ·同位素水文学基本原理第56-58页
     ·研究区同位素测试结果分析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层气排采影响研究第60-82页
   ·煤储层压力第60-62页
   ·煤层气产出机理第62-65页
     ·煤层气的解吸第63-64页
     ·煤层气的扩散第64页
     ·煤层气的渗流第64-65页
   ·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压力传递规律第65-73页
     ·影响煤层气排采过程中压力传递的水文地质因素第65-66页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压力传递变化规律第66-73页
   ·煤层气井网排采时的井间干扰第73-74页
   ·煤层气井排采特征分析第74-79页
     ·3~#煤排采数据分析第74-76页
     ·15~#煤排采数据分析第76-78页
     ·3~#煤和15~#煤合层排采数据分析第78-79页
   ·本章小结第79-82页
5 煤层气排采条件下地下水疏降流场模拟第82-94页
   ·Visual Modflow概述第82页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的建立第82-84页
     ·含水层结构第82页
     ·模型范围和边界条件第82-83页
     ·水文地质结构确立和含水层的概化第83页
     ·水文地质参数和源汇项的处理与确定第83-84页
   ·数学模型建立及识别第84-88页
     ·数学模型建立第84页
     ·模型结构第84-85页
     ·水文地质参数的选取第85-86页
     ·模型识别及验证第86-88页
   ·排采条件下地下水渗流场预测分析第88-93页
     ·不同顶底板渗透率条件下排采过程中流场疏降预测第88-91页
     ·顶底板关键层有导水裂隙排采过程中疏降流场预测分析第91-93页
   ·本章小节第93-94页
6 基于GIS与ANN耦合的煤层气产能潜力评价方法第94-120页
   ·GIS与ANN的“煤层气产能潜力系数法”介绍第94-100页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第94-95页
     ·ANN(人工神经网络)简介第95-96页
     ·基于GIS与ANN的产能潜力系数法第96-100页
   ·影响煤层气产能主控因素的确定第100-102页
   ·产能潜力主控因素的量化第102-111页
   ·煤层气产能潜力评价模型的建立第111-116页
     ·BP神经网络实现步骤第111页
     ·BP网络模型的建立第111-115页
     ·各主控因素权重系数的确定第115-116页
   ·煤层气产能潜力分区及评价第116-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2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20-122页
   ·结论第120-121页
   ·建议与展望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8页
致谢第128-130页
作者简介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实时三维超声等技术对冠脉搭桥并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的评价
下一篇:煤自燃阶段特征及采空区自燃区域变化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