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生物活性肽 | 第10-11页 |
·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生物活性肽的分类与功能 | 第11页 |
·鹰嘴豆简介 | 第11-13页 |
·鹰嘴豆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 | 第12页 |
·鹰嘴豆蛋白 | 第12页 |
·鹰嘴豆活性肽 | 第12-13页 |
·蛋白质结构的鉴定 | 第13-14页 |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鹰嘴豆肽的制备及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16-22页 |
·实验材料 | 第16页 |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实验方法 | 第16-18页 |
·鹰嘴豆肽的制备 | 第16-17页 |
·鹰嘴豆肽抗氧化活性测定 | 第17-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8-21页 |
·鹰嘴豆肽还原能力 | 第18-19页 |
·鹰嘴豆肽清除 OH 自由基的能力 | 第19-20页 |
·鹰嘴豆肽清除 ABTS 自由基的作用 | 第20-21页 |
·鹰嘴豆肽清除 DPPH 自由基的能力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鹰嘴豆肽的抗肿瘤活性 | 第22-37页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药物和试剂 | 第22页 |
·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动物及细胞 | 第23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6页 |
·动物分组 | 第23页 |
·接种方法 | 第23-24页 |
·肿瘤抑制实验 | 第24页 |
·迟发型超敏反应 | 第24页 |
·巨噬细胞吞噬实验 | 第24-25页 |
·MTT 法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 第25-26页 |
·组织形态观察 | 第26页 |
·肝脏组织中 SOD、MDA 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血清中 NO 含量的测定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小鼠状态的观察 | 第26-27页 |
·接种后肿瘤体积变化曲线 | 第27-28页 |
·鹰嘴豆肽对 H22 肝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和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28-29页 |
·鹰嘴豆肽对 H22 肝癌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 | 第29页 |
·脾淋巴细胞转化能力 | 第29-30页 |
·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 第30-31页 |
·肿瘤形态及肝组织 HE 染色 | 第31-32页 |
·肝组织中 SOD、MDA 含量的测定 | 第32-33页 |
·血清中 NO 含量的测定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鹰嘴豆肽的分离纯化及构效解析 | 第37-64页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凝胶色谱分离纯化鹰嘴豆肽 | 第38页 |
·鹰嘴豆肽各组分的活性鉴定 | 第38页 |
·鹰嘴豆肽组分 Fra-III 的氨基酸含量测定 | 第38页 |
·液质联用(LC-ESI-MS/MS) | 第38-39页 |
·傅里叶-拉曼光谱 | 第39页 |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 第39页 |
·CPe-III 的二级结构及理化预测 | 第39页 |
·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64页 |
·凝胶过滤色谱结果 | 第39-40页 |
·鹰嘴豆肽各组分活性鉴定 | 第40-42页 |
·鹰嘴豆肽 Fra-III 的氨基酸种类与含量 | 第42-44页 |
·鹰嘴豆肽 Fra-III 的质谱分析 | 第44-48页 |
·鹰嘴豆肽 CPe-III 的傅里叶-拉曼光谱分析 | 第48-53页 |
·CPe-III 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3-58页 |
·CPe-III 的结构及理化性质预测 | 第58-60页 |
·CPe-III 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第60-62页 |
·CPe-III 的构效关系 | 第62-64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