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

基于GIS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以昭山示范区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 选题依据第11-12页
     ·、 现实需求第11-12页
     ·、 科学意义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 基于 GIS 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研究现状第14-17页
   ·、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7-18页
     ·、 研究目的第17页
     ·、 研究内容第17页
     ·、 研究意义第17-18页
   ·、 研究设计技术路线第18-21页
     ·、 研究方法第18页
     ·、 技术路线第18-19页
     ·、 研究章节简介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理论体系实证研究第21-35页
   ·、 昭山示范区概况第21-28页
     ·、 区位条件第21页
     ·、 自然环境第21-22页
     ·、 现状自然环境调查与分析第22-27页
     ·、 规划范围第27-28页
   ·、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概述第28-31页
     ·、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概念第29-30页
     ·、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第30页
     ·、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遵循的基本原则第30-31页
   ·、 GIS 的相关理论第31-33页
     ·、 地理信息系统简介第31-32页
     ·、 GIS 的功能第32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应用第32-33页
   ·、 基于 GIS 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理论第33-34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33页
     ·、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第33-34页
   ·、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生态敏感性分析第35-45页
   ·、 因子的确定第35-37页
     ·、 因子的选取原则第35页
     ·、 因子的选取方法第35-36页
     ·、 因子的选取依据第36-37页
   ·、 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第37-40页
     ·、 因子的权重计算第37-40页
     ·、 绘制生态敏感性分析图第40页
   ·、 生态敏感性研究结果分析第40-44页
   ·、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四章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第45-51页
   ·、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第45页
   ·、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45-46页
   ·、 单因子分级评分及权重确定第46-47页
   ·、 综合适宜度评价值第47页
   ·、 绘制生态适宜性分析图第47-49页
   ·、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分析第49-50页
   ·、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生态功能区划第51-59页
   ·、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和区划方法第51-52页
     ·、 区域生态功能区划原则第51页
     ·、 区域生态功能区划方法第51-52页
   ·、 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结果第52-54页
   ·、 昭山示范区生态功能区划建设规划第54-57页
     ·、 水域生态涵养功能区第54-55页
     ·、 丘陵生态涵养功能区第55页
     ·、 生态控制区第55-56页
     ·、 昭山生态农村休闲旅游区第56-57页
   ·、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 结论第59-60页
   ·、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5页
致谢第65-67页
附录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49-2008年东亚区域陆地生态系统NPP和GPP的时空格局演变
下一篇:地下磁流体探测方法中的电阻率成像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