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附表索引 | 第13-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2页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MBBR工艺 | 第15-23页 |
·概述 | 第15-16页 |
·MBBR反应器的工艺特点 | 第16-17页 |
·MBBR工艺去除污染物的原理 | 第17-21页 |
·MBBR工艺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理论 | 第23-30页 |
·概述 | 第23-24页 |
·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关键控制因子 | 第25-28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研究现状 | 第28-3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 第30-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7页 |
·试验装置与材料 | 第32-34页 |
·试验装置 | 第32页 |
·悬浮填料 | 第32-34页 |
·废水水质与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废水水质 | 第34-35页 |
·水质分析方法 | 第35页 |
·实验温度 | 第35页 |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36页 |
·启动与挂膜 | 第36-37页 |
第3章 MBBR内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实现和稳定运行 | 第37-46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实现途径 | 第37-39页 |
·不同控制因素实现短程硝化脱氮的优缺点 | 第37-38页 |
·MBBR实现短程硝化脱氮的控制参数 | 第38-39页 |
·MBBR反应器的全程硝化反硝化状态 | 第39-41页 |
·全程脱氮时进出水氨氮、总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39-40页 |
·全程脱氮时进出水有机物的变化 | 第40-41页 |
·MBBR反应器的短程硝化反硝化状态 | 第41-43页 |
·全程硝化脱氮向短程转化时进、出水氨氮的变化 | 第41-42页 |
·全程脱氮向短程转化时出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42-43页 |
·全程脱氮向短程转化时进出水有机物的变化 | 第43页 |
·MBBR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的微生物特征 | 第43-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MBBR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 | 第46-63页 |
·水力停留时间(HRT)对短程脱氮的影响 | 第46-49页 |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6-47页 |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47-48页 |
·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48-49页 |
·pH值对短程脱氮的影响 | 第49-52页 |
·不同pH值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49-50页 |
·不同pH值出水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50-51页 |
·不同pH值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51-52页 |
·进水氨氮负荷对短程脱氮的影响 | 第52-55页 |
·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值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2-53页 |
·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值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53-54页 |
·不同进水氨氮浓度值下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进水有机负荷对短程脱氮的影响 | 第55-57页 |
·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56-57页 |
·不同进水有机物浓度下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57页 |
·溶解氧(DO)浓度对短程脱氮的影响 | 第57-61页 |
·不同DO浓度值下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7-58页 |
·不同DO浓度值下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变化 | 第58-60页 |
·MBBR短程硝化脱氮DO浓度临界值确定实验 | 第60-61页 |
·不同DO浓度值下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MBBR短程硝化动力学研究 | 第63-69页 |
·短程硝化反硝化的生化机理 | 第63-64页 |
·物质转化途径 | 第63页 |
·电子传递模式 | 第63-64页 |
·能量的产生和传递 | 第64页 |
·短程硝化脱氮动力学 | 第64-68页 |
·动力学研究内容 | 第64页 |
·氨氮的比利用速率动力学 | 第64-67页 |
·亚硝化菌生长动力学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和建议 | 第69-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