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完善社保体系的需要 | 第13页 |
·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4-15页 |
·生育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15-18页 |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有待完善之处 | 第18-19页 |
·文章的结构框架 | 第19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 第19-20页 |
·实证研究方法统计法与仿真法的结合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建立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的必要性研究 | 第21-31页 |
·生育保险简介 | 第21-23页 |
·生育保险的基本特点 | 第21页 |
·生育保险的主要内容及待遇标准 | 第21-22页 |
·生育保险基金的资金来源 | 第22页 |
·生育保险的实施意义 | 第22-23页 |
·流动人口简介 | 第23-26页 |
·流动人口的界定 | 第23页 |
·流动人口的特点 | 第23-24页 |
·流动人口的现状 | 第24-26页 |
·建立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的必要性分析 | 第26-31页 |
·我国社会保障法制建设需填补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空白 | 第26-28页 |
·我国社会公平与和谐需建立流动人口生育保险 | 第28-29页 |
·我国社会成本-效益追求需为流动人口提供保障 | 第29-31页 |
第三章 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及流动人口生育现状 | 第31-41页 |
·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改革 | 第31-36页 |
·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改革进程 | 第31页 |
·改革思路及趋势 | 第31-34页 |
·改革思路对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建设的可借鉴性 | 第34-36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现状 | 第36-38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比重增加 | 第36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育龄妇女比例增加 | 第36-37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 | 第37-38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现状 | 第38-41页 |
·生育群体数量庞大 | 第38页 |
·生育个体经济压力巨大 | 第38-39页 |
·生育者生育与失业并存 | 第39页 |
·生育医疗渠道不畅 | 第39页 |
·多孩次生育普遍且新生儿缺陷率高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缴费模式及其验证 | 第41-77页 |
·基本说明 | 第41-43页 |
·本章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本章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个人缴费模式研究 | 第43-55页 |
·生育保险个人缴费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43-44页 |
·个人缴费意愿实证研究 | 第44-53页 |
·个人缴费能力实证分析 | 第53-55页 |
·单位缴费状况研究 | 第55-61页 |
·用人单位缴费意愿分析 | 第56-58页 |
·用人单位缴费能力分析 | 第58-61页 |
·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缴费模式借鉴 | 第61-64页 |
·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医疗费用匡算 | 第61-62页 |
·上海市户籍女性生育医疗费用考察 | 第62-64页 |
·生育医疗费用“收入支出比”考察 | 第64页 |
·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角色 | 第64-66页 |
·上海市政府在流动人口管理上的制度保证 | 第64-65页 |
·上海市政府在流动人口生育上的措施落实 | 第65-66页 |
·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的缴费模式的确定 | 第66-69页 |
·缴费模式 | 第66-67页 |
·待遇标准 | 第67-69页 |
·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缴费模式的蒙特卡洛仿真模拟验证 | 第69-77页 |
·蒙特卡洛仿真模拟的方法原理 | 第69-70页 |
·蒙特卡洛仿真模拟法的可行性说明 | 第70页 |
·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缴费模式计算机仿真 | 第70-75页 |
·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缴费模式计算机仿真验证 | 第75-77页 |
第五章 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意义 | 第77-84页 |
·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 第77-80页 |
·公平原则 | 第77页 |
·责任分担原则 | 第77-78页 |
·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 第78-79页 |
·互济性原则 | 第79页 |
·法制性原则 | 第79页 |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 第79-80页 |
·建立流动人口生育保险制度的意义 | 第80-84页 |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 第80页 |
·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的竞争 | 第80-81页 |
·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程度 | 第81-82页 |
·有利于实现系统性政策配套 | 第82页 |
·有利于改善社会就业环境与产业结构 | 第82-84页 |
第六章 建立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的对策与思考 | 第84-91页 |
·转变观念 | 第84-86页 |
·社会各方勇担责任 | 第84页 |
·政府在制度建设中起到主导作用 | 第84-85页 |
·企业树立并实践社会责任观 | 第85页 |
·流动人口遵守国家生育政策并主动融入地区经济文化 | 第85-86页 |
·法制保障 | 第86-87页 |
·法治原则 | 第86页 |
·保障上海市流动女性享有生育保险的权利 | 第86-87页 |
·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 | 第87-88页 |
·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并采取包括证件化在内的多样管理方式 | 第87页 |
·广泛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 第87-88页 |
·部门间协调合作的工作方法 | 第88页 |
·充分发挥社区的基层管理和服务作用 | 第88-89页 |
·逐步建立起系统化的社区管理 | 第88页 |
·加快社区来沪人员信息基础建设工作 | 第88页 |
·健全社区来沪人员日常管理机制与基础性配套政策 | 第88-89页 |
·建立流动人口生育保险监督体系 | 第89-91页 |
·严格监督企业缴费 | 第89页 |
·严把生育保险资格认定关 | 第89-9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4页 |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第91-93页 |
·建立上海市流动人口生育保险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结论 | 第91-92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的全面创新 | 第92-93页 |
·研究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附录 | 第97-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