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页 |
第一章 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社会危害性 | 第8-11页 |
·经济方面 | 第8-9页 |
·政治方面 | 第9页 |
·社会非物质方面 | 第9页 |
·公众心理方面 | 第9-10页 |
·工程质量方面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主要表现及特点 | 第11-19页 |
·主要表现 | 第11-15页 |
·立项、设计、规划审批环节受贿,审批流于形式 | 第11-12页 |
·招标投标坏节,以贿赂开道规避招投标,虚假招标 | 第12页 |
·工程发包承包环节,层层贿赂,层层转包,炒卖工程 | 第12-13页 |
·建设环节,违规指定设备、材料供应商,借机收取回扣 | 第13页 |
·施工、监理验收环节,降低标准,收受贿赂 | 第13-14页 |
·决算结算环节,通过贿赂超额概算,随意抬高造价 | 第14页 |
·资质资格审批环节,收受贿赂不严格执行准入标准 | 第14-15页 |
·借工程款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规范牟取私利 | 第15页 |
·犯罪特点 | 第15-19页 |
·犯罪主体复杂,成员广泛 | 第15-16页 |
·犯罪涉及环节广泛,窝案串案较多 | 第16页 |
·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现象突出 | 第16-17页 |
·犯罪手段多种多样,行为隐蔽 | 第17页 |
·涉案金额越来越大,社会危害严重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甘肃省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外在原因 | 第19-21页 |
·建设业利润空问大,竞争激烈 | 第19页 |
·权力集中,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 | 第19页 |
·审批环节多,相应权力寻租环节多 | 第19-20页 |
·市场不完善,程序不规范 | 第20页 |
·体制转轨过程中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 | 第20页 |
·打击不力,惩处失之于轻 | 第20-21页 |
·内在原因 | 第21-22页 |
·贪婪、享乐心理 | 第21页 |
·攀比、失衡心理 | 第21页 |
·侥幸心理 | 第21-22页 |
第四章 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预防思路与对策 | 第22-27页 |
·基本思路 | 第22-24页 |
·教育是基础 | 第22-23页 |
·制度是保证 | 第23页 |
·监督是关键 | 第23-24页 |
·具体对策建议 | 第24-27页 |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市场运行 | 第24-25页 |
·进一步完善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机制 | 第25页 |
·加强监督,规范企业行为 | 第25-26页 |
·组建预防职务犯罪协作机构 | 第26页 |
·加大打击力度,通过个案预防推动行业预防 | 第26页 |
·对重点工程开展同步专项预防 | 第26-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致谢 | 第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