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仙花芽分化及胚胎学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8页 |
| ·水仙属植物概述 | 第10-11页 |
| ·水仙属花芽分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温度是影响花芽分化主要外界因素 | 第12页 |
| ·影响花芽分化的营养基础 | 第12-13页 |
| ·内源激素与植物花芽分化 | 第13-14页 |
| ·花芽分化解剖学研究 | 第14-15页 |
| ·胚胎学研究 | 第15-16页 |
| ·雌配子体发育 | 第15页 |
| ·雄配子体发育 | 第15-16页 |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中国水仙花芽分化解剖学研究 | 第18-2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 ·试验方法 | 第18-19页 |
| ·常规石蜡切片法 | 第18-19页 |
| ·番红染色 | 第19页 |
| ·观察记录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 ·中国水仙年生长发育周期观察 | 第19页 |
| ·花芽分化 | 第19-21页 |
| ·营养生长期 | 第20页 |
| ·花序芽分化期 | 第20页 |
| ·花被片原基分化期 | 第20页 |
| ·雄蕊原基分化期 | 第20-21页 |
| ·雌蕊原基分化期 | 第21页 |
| ·副冠原基分化期 | 第21页 |
| ·花芽发育期 | 第21页 |
| ·盛花期 | 第21页 |
| ·结实期 | 第21-24页 |
| ·讨论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中国水仙胚胎学研究 | 第25-3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 ·胚胎发育观察 | 第25-26页 |
| ·组织化学分析 | 第2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3页 |
| ·花药壁发育 | 第26-27页 |
| ·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发育 | 第27-29页 |
| ·胚珠发育 | 第29页 |
| ·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发育 | 第29-32页 |
| ·组织化学分析 | 第32-33页 |
| ·讨论 | 第33-36页 |
| ·中国水仙胚胎学特征 | 第33-34页 |
| ·水仙属胚胎发育系统学意义 | 第34-36页 |
| 第四章 中国水仙开花生理特征的研究 | 第36-4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 ·方法 | 第36-37页 |
|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 第36页 |
| ·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6页 |
| ·切片组织化学分析 | 第36页 |
| ·数据分析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 ·水仙不同发育时期淀粉酶活性变化 | 第37-38页 |
| ·中国水仙不同发育时期淀粉含量变化 | 第38页 |
| ·中国水仙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 ·中国水仙不同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 ·中国水仙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组织化学分析 | 第40-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糖和淀粉代谢与中国水仙发育的关系 | 第42页 |
| ·蛋白质与中国水仙发育的关系 | 第42-43页 |
| 第五章 中国水仙花芽分化内源激素分析 | 第43-5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6页 |
|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4页 |
| ·激素标样、抗体与试剂 | 第44页 |
| ·内源激素定量分析 | 第44-45页 |
| ·内源激素免疫酶组织化学分析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 ·赤霉素含量与定位分析 | 第46-48页 |
| ·生长素含量与定位分析 | 第48-49页 |
| ·细胞分裂素含量分析 | 第49-51页 |
| ·脱落酸含量分析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