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导论 | 第11-16页 |
|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技术路线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的创新和特色 | 第14-16页 |
| 2 文献述评及相关理论 | 第16-27页 |
|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6-23页 |
| ·国外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内研究与实践现状 | 第18-23页 |
| ·研究现状评价 | 第23页 |
|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理论 | 第23-27页 |
| ·外部性理论 | 第24页 |
| ·机会成本理论 | 第24-25页 |
| ·地租理论 | 第25页 |
| ·半市场理论 | 第25-27页 |
| 3 福建省公益林生态补偿概况和存在问题 | 第27-30页 |
| ·福建省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 ·福建省公益林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 ·补偿标准偏低 | 第28页 |
|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和补偿方式单一 | 第28-29页 |
| ·受益单位未进行相应的补偿 | 第29页 |
| ·补偿政策和实施机制缺乏灵活性 | 第29页 |
| ·生态公益林保护压力加大 | 第29-30页 |
| 4 福建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实证分析 | 第30-37页 |
| ·变量的选取 | 第30-32页 |
| ·补偿标准 | 第30页 |
| ·人均可支配收入 | 第30页 |
| ·蓄积量 | 第30-31页 |
| ·原木价格 | 第31页 |
| ·林地投入 | 第31页 |
| ·保护等级 | 第31-32页 |
| ·数据的来源 | 第32页 |
| ·生态补偿标准模型的确定 | 第32-33页 |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 5 福建省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的构建 | 第37-46页 |
|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体系建设基本原则 | 第37-38页 |
| ·公平性原则 | 第37页 |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37页 |
| ·受益者补偿原则 | 第37-38页 |
| ·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的建立 | 第38-46页 |
|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类 | 第38-39页 |
| ·按蓄积量分类 | 第39-40页 |
| ·按树种分类 | 第40-42页 |
| ·按保护等级分类 | 第42页 |
| ·综合分类 | 第42-46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46-52页 |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 ·建议 | 第47-52页 |
| ·稳步推进“分类补偿” | 第47页 |
| ·大力拓展补偿资金来源渠道 | 第47-49页 |
| ·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 第49-52页 |
| 7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2-53页 |
| ·研究不足 | 第52页 |
| ·展望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附录 1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