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农药的污染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 ·农药的污染 | 第9-10页 |
| ·农药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 ·目前常用的农药检测方法 | 第11-12页 |
| ·纳米技术用于农药的检测 | 第12-14页 |
| ·纳米技术 | 第13页 |
| ·纳米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13-14页 |
|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处理农药 | 第14-18页 |
| ·纳米TiO_2的结构 | 第14-15页 |
| ·纳米TiO_2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光催化法降解农药的原理 | 第16页 |
| ·二氧化钛的掺杂改性原理 | 第16-17页 |
| ·光催化掺杂的方法 | 第17-18页 |
| ·稀土发光材料 | 第18-19页 |
| ·稀土元素 | 第18页 |
| ·稀土的发光原理 | 第18页 |
| ·制备方法 | 第18-19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Eu~(3+)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1-30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7页 |
| ·试剂 | 第21页 |
| ·仪器 | 第21-22页 |
| ·反应原理 | 第22页 |
| ·Eu~(3+)掺杂TiO_2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22-23页 |
| ·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29页 |
| ·TEM分析 | 第27页 |
| ·XRD分析 | 第27-28页 |
| ·荧光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Eu~(3+)掺杂TiO_2探针对毒死蜱的检测应用 | 第30-39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 ·毒死蜱的理化性质 | 第30页 |
| ·试剂 | 第30-31页 |
| ·仪器 | 第31页 |
| ·降解物毒死蜱的检测方法 | 第31-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分析 | 第32-34页 |
| ·溶剂对Eu~(3+)掺杂TiO_2胶体的影响 | 第34-35页 |
| ·荧光的猝灭机理讨论 | 第35-36页 |
| ·Eu~(3+)掺杂TiO_2荧光寿命的测定 | 第36-37页 |
| ·实际应用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Fe/Tb共掺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39-48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 ·试剂 | 第39-40页 |
| ·仪器 | 第40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0-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 ·荧光光谱图分析 | 第43-44页 |
| ·XRD分析 | 第44-45页 |
| ·样品的SEM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Fe/Tb共掺TiO_2光催化降解毒死蜱 | 第48-61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 ·试剂 | 第48页 |
| ·仪器 | 第48-49页 |
| ·光催化降解毒死蜱的评价方法 | 第49页 |
| ·毒死蜱紫外吸收波长的确定 | 第49-50页 |
| ·降解物毒死蜱的检测方法 | 第50页 |
| ·实验内容 | 第50-51页 |
| ·标准曲线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9页 |
| ·TiO_2的用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52-54页 |
| ·不同初始浓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光催化降解毒死蜱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5-58页 |
| ·毒死蜱光催化降解机理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