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图表目录 | 第10-14页 |
| 1 绪论 | 第14-2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契机:城市商业综合体在我国的飞速发展 | 第14-15页 |
| ·现状:城市商业建筑步行公共空间的活力不足 | 第15-16页 |
| ·核心问题及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 ·核心研究问题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 ·提升商业空间品质,体现价值最大化 | 第18页 |
| ·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 第18-19页 |
|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 第19-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基本框架 | 第21-22页 |
| 2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步行公共空间 | 第22-40页 |
| ·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定义表征及其发展 | 第22-27页 |
| ·商业综合体的定义阐述 | 第22-25页 |
| ·商业综合体的特征及分类 | 第25-26页 |
| ·商业综合体的发展背景 | 第26-27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界定 | 第27-28页 |
| ·公共空间概述 | 第27页 |
| ·步行公共空间释义 | 第27-28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定义 | 第28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要素解析 | 第28-30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构成 | 第30-34页 |
| ·商业综合体外部步行公共空间的构成 | 第30-31页 |
| ·商业综合体内部步行公共空间的构成 | 第31-32页 |
| ·我国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现状与不足 | 第32-34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组织类型 | 第34-38页 |
| ·商业综合体外部步行公共空间的组织类型 | 第34-36页 |
| ·商业综合体内部步行公共空间的组织类型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 | 第39-40页 |
| 3 消费者行为与城市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 | 第40-52页 |
| ·消费者行为研究 | 第40-43页 |
| ·消费者基本行为研究 | 第40-41页 |
| ·消费者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 第41-43页 |
| ·消费者购物心理研究 | 第43-45页 |
| ·消费者的价值观念 | 第43页 |
| ·消费者的基本心理需求 | 第43-44页 |
| ·消费者购物心理需求 | 第44-45页 |
| ·基于消费者行为视角的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研究 | 第45-49页 |
| ·消费者与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紧密联系 | 第45-47页 |
| ·消费者对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综合要求 | 第47-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 | 第50-52页 |
| 4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理论、需求及原则 | 第52-78页 |
| ·相关理论的指导与分析 | 第52-59页 |
| ·“捷得定律”的解析与运用 | 第52-54页 |
| ·“3D”设计评价方法的解析与运用 | 第54-56页 |
| ·格式塔知觉理论的解析与运用 | 第56-58页 |
| ·使用后评价(POE)的解析与运用 | 第58-59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调研方法解析与启示 | 第59-70页 |
| ·调研策略及其具体方法 | 第59-60页 |
| ·调研成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60-68页 |
| ·对步行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 | 第68-70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需求 | 第70-72页 |
| ·基于城市空间层面的设计需求 | 第70-71页 |
| ·基于建筑空间层面的设计需求 | 第71-72页 |
| ·基于消费者层面的设计需求 | 第72页 |
|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制定 | 第72-76页 |
| ·开放性原则 | 第72-74页 |
| ·特征化原则 | 第74页 |
| ·情趣性原则 | 第74-75页 |
| ·停留性原则 | 第75-76页 |
| ·可持续性原则 | 第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 | 第77-78页 |
| 5 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与策略 | 第78-136页 |
| ·基于建筑外部空间层面的设计方法 | 第78-99页 |
| ·步行广场空间——与城市空间的有机契合 | 第78-90页 |
| ·步行交通空间——良性交通的协同发展 | 第90-93页 |
| ·过渡空间——内外协同的友好基面 | 第93-99页 |
| ·基于建筑内部空间层面的设计表达 | 第99-123页 |
| ·创造“激发式”空间的设计手法 | 第99-113页 |
| ·营造“体验式”空间的设计手法 | 第113-121页 |
| ·织构“休闲式”空间的设计手法 | 第121-123页 |
| ·基于环境景观层面的设计手法 | 第123-132页 |
| ·主体景观的打造——绿化与水体的设计 | 第123-126页 |
| ·细节设施的烘托——公共设施与广告标示的映衬 | 第126-129页 |
| ·物理元素的运用——光、影、声与空间的互动 | 第129-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2-133页 |
| 附:本章逻辑结构框架 | 第133-136页 |
| 6 结语——面向未来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及其步行公共空间的发展 | 第136-138页 |
| ·面向未来的商业综合体发展趋势 | 第136页 |
| ·面向未来的商业综合体步行公共空间发展趋势 | 第136-138页 |
| 致谢 | 第138-1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0-142页 |
| 附录 | 第142-144页 |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42-143页 |
| B. 作者重点调研的商业综合体总结表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