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材料论文--非金属材料论文--混凝土及混凝土制品论文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简介第13-16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由来第13-14页
     ·RPC 材料的主要性能第14-15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理论依据及配置原理第15-16页
   ·RPC 原材料第16-18页
     ·细石英砂第16页
     ·水泥第16-17页
     ·细磨石英粉第17页
     ·高效减水剂第17页
     ·硅灰第17页
     ·钢纤维第17-18页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0页
     ·RPC 研究概况第18-19页
     ·RPC 材料的应用前景第19页
     ·RPC 材料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研究意义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2页
第二章 RPC 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测定方法第22-32页
   ·引言第22页
   ·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第22-25页
     ·棱柱体抗压强度第22-23页
     ·主要抗压性能指标第23-25页
   ·影响 RPC 应力-应变全曲线下降段的因素第25页
   ·测定 RPC 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方法第25-27页
     ·调整整体刚度后的试验装置加载第25-26页
     ·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直接加载第26-27页
   ·现有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第27-28页
   ·本文试验设计第28-30页
   ·本章小结第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第三章 RPC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第32-42页
   ·RPC 原材料第32-33页
   ·RPC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第33-38页
     ·养护制度的影响第33-36页
     ·水胶比的影响第36-37页
     ·钢纤维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试验方案第38-40页
     ·配合比第38页
     ·试件制作第38-39页
     ·棱柱体抗压强度试验第39-40页
   ·本章小节第40页
 参考文献第40-42页
第四章 建立 RPC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第42-56页
   ·建立试验数据曲线第42-43页
     ·试验数据处理第42页
     ·试验数据第42页
     ·试验曲线第42-43页
   ·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第43-45页
     ·应力-应变全曲线典型方程分析第43-44页
     ·现有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第44-45页
   ·应力-应变全曲线模型数学推导第45-49页
     ·上升段曲线(0≤x<1)第45-47页
     ·下降段曲线(x≥1)第47-49页
   ·RPC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参数值的确定第49-51页
     ·上升段曲线 a 值的确定第49-50页
     ·下降段曲线 a 值的确定第50-51页
   ·RPC 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的验证第51-54页
     ·现有单轴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方程第51-52页
     ·全曲线方程对比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五章 RPC 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参数及变形分析第56-65页
   ·RPC 不同配合比全曲线的比较第56-57页
   ·RPC 不同配合比全曲线参数分析第57-61页
     ·棱柱体抗压强度第58-59页
     ·峰值应变第59-60页
     ·比例极限第60页
     ·弹性模量第60-61页
     ·泊松比第61页
   ·RPC 破坏形态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5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结论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附录Ⅰ第67-74页
附录Ⅱ第74-80页
附录Ⅲ第80-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手性配体双喹啉和磷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高强混凝土的动力特性及损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