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林权利思想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一、 导论 | 第7-13页 |
(一)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1.选题来源 | 第7-8页 |
2.研究意义 | 第8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1页 |
1.研究思路 | 第10页 |
2.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四)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 | 第11-13页 |
1.本文创新点 | 第11-12页 |
2.本文不足之处 | 第12-13页 |
二、 耶林权利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 | 第13-21页 |
(一) 耶林权利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 第13-17页 |
1.权利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 第13-15页 |
2.权利思想形成的法律文化背景 | 第15-17页 |
(二) 耶林权利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7-21页 |
1.罗马法精神 | 第18-19页 |
2.功利主义哲学观 | 第19-21页 |
三、 耶林权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7页 |
(一) 耶林权利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1.耶林权利的本质 | 第21-23页 |
2.耶林权利的特性 | 第23-24页 |
(二) 耶林权利斗争观 | 第24-28页 |
1.法的生命在于斗争 | 第24-27页 |
2.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 | 第27-28页 |
(三) 耶林权利义务观 | 第28-30页 |
1.为权利而斗争是对自己的义务 | 第28-29页 |
2.主张权利是对社会的义务 | 第29-30页 |
(四) 耶林法感情 | 第30-37页 |
1.法感情的产生 | 第31-32页 |
2.法感情的病理学 | 第32-34页 |
3.法感情的健全 | 第34-37页 |
四、 耶林权利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7-44页 |
(一) 耶林权利思想对后世西方法学的影响 | 第37-40页 |
1.对利益法学的影响 | 第37-38页 |
2.对社会连带主义法学的影响 | 第38-39页 |
3.对美国社会法学的影响 | 第39-40页 |
(二) 耶林权利思想对东方国家的影响 | 第40-44页 |
1.耶林权利思想对近代日本的影响 | 第40-42页 |
2.耶林权利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影响 | 第42-44页 |
五、 耶林权利思想与当代中国公民权利观 | 第44-53页 |
(一) 耶林权利思想被误读之原因及对策分析 | 第44-48页 |
1.“权利”被误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第44-46页 |
2.“斗争”被误读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 第46-48页 |
(二) 耶林权利思想对中国公民权利观的借鉴价值 | 第48-53页 |
1.国家层面:认真对待权利 | 第48-50页 |
2.公民层面:为权利而斗争 | 第50-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