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范围与意义 | 第8页 |
·相关研究回顾 | 第8-10页 |
·论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0-11页 |
1 东丹国的建立与燕云十六州的并入 | 第11-16页 |
·灭渤海建东丹 | 第11-13页 |
·立石晋得燕云 | 第13-16页 |
2 辽朝治理东丹国与燕云十六州中的相同之处 | 第16-29页 |
·行政管理及法律运用上的相同 | 第16-22页 |
·均大致保留原有政权机构 | 第16-18页 |
·均留用部分旧政权之官员 | 第18-21页 |
·均以唐律治民 | 第21-22页 |
·均扶持两地农业及手工业的发展 | 第22-29页 |
·允许渤海遗民与燕云汉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 | 第22-25页 |
·鼓励东丹国民与燕云汉人继续从事手工业、商贸业生产 | 第25-29页 |
3 辽朝治理东丹国与燕云十六州之不同 | 第29-40页 |
·政治体制方面的不同 | 第29-31页 |
·东丹国——“国中之国” | 第29-30页 |
·燕云十六州——与他州无二的普通的地方州县政权 | 第30-31页 |
·赋税征纳不同 | 第31-34页 |
·东丹国的“岁贡”制 | 第31-32页 |
·燕云十六州的仿中原政权赋税征收制度 | 第32-34页 |
·民族政策不同 | 第34-40页 |
·对渤海遗民的防范与东丹国南迁 | 第34-38页 |
·维持燕云地区行政区划与汉民居住现状不变 | 第38-40页 |
4 辽朝治理东丹国与燕云十六州的意义 | 第40-45页 |
·拓疆扩土、稳固政权 | 第40-41页 |
·带动全国农业、手工业及商贸业的向前发展 | 第41-42页 |
·加强了南部及东南部边防 | 第42-43页 |
·加快了辽朝封建化进程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