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溶质类型对热源塔性能的影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的立意和背景 | 第10-12页 |
·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外对于热源塔传热传质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外对于盐溶液物性参数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课题的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 第15-17页 |
·本文的结构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热源塔项目实验内容 | 第19-29页 |
·实验基础 | 第19-24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气象数据模型的选择 | 第20页 |
·选择溶液与空气之间的传热传质方式 | 第20页 |
·选择热源塔型式 | 第20页 |
·填料的选择 | 第20-21页 |
·溶质的初选 | 第21-24页 |
·实验装置 | 第24-27页 |
·热泵机组 | 第24页 |
·热源塔 | 第24-25页 |
·测量以及控制仪器 | 第25-27页 |
·实验装置的特点 | 第27页 |
·实验研究 | 第27-29页 |
第3章 热源塔内传质数学模型建立及检验 | 第29-34页 |
·理论来源 | 第29页 |
·溶液除湿 | 第29页 |
·冷却塔逆向使用热回收 | 第29页 |
·模型的前提假设 | 第29-30页 |
·建立模型 | 第30-33页 |
·溶液与空气之间传质的原理 | 第30页 |
·数学模型 | 第30-33页 |
·模型的检验 | 第33-34页 |
第4章 数学模型的模计算结果 | 第34-47页 |
·凝结水 | 第34-41页 |
·方案一 | 第35-38页 |
·方案二 | 第38-41页 |
·冰点 | 第41-47页 |
·方案一 | 第41-44页 |
·方案二 | 第44-47页 |
第5章 三种评价指标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5页 |
·凝水量 | 第47-50页 |
·系统开始运行以后原始溶液中未添加溶质情况下 | 第47-48页 |
·系统开始运行以后原始溶液中添加溶质情况下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造价分析 | 第50-52页 |
·方案一 | 第50页 |
·方案二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安全运行 | 第52-53页 |
·方案一 | 第52-53页 |
·方案二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综述 | 第53-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