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注册商标的保护--以商标权实质客体为切入点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商标以及商标权的实质客体 | 第9-17页 |
·商标的概念及其要素 | 第9-11页 |
·商标的立法以及学术概念 | 第9-10页 |
·商标的三要素 | 第10-11页 |
·商标权的客体 | 第11-17页 |
·商标权的形式客体与实质客体 | 第11-14页 |
·商誉的获得—使用 | 第14-17页 |
2 商标保护的范围以及商标专用权的获得方式 | 第17-23页 |
·商标保护范围的扩张 | 第17-21页 |
·混淆理论下商标保护的传统范围 | 第17-18页 |
·淡化理论下商标保护范围的扩张 | 第18页 |
·我国商标法下的商标保护范围 | 第18-21页 |
·商标专用权的获得方式 | 第21-23页 |
·注册原则 | 第21页 |
·使用原则 | 第21页 |
·双轨制原则 | 第21-23页 |
3 不同模式下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23-36页 |
·未注册商标 | 第23-33页 |
·未注册商标的定义和特征 | 第23-26页 |
·未注册商标存在的原因 | 第26-28页 |
·保护未注册商标的原因 | 第28-30页 |
·保护未注册商标的依据 | 第30-33页 |
·未注册商标的保护现状 | 第33-36页 |
·使用原则下未注册商标的地位 | 第33-34页 |
·注册原则下未注册商标的困境 | 第34页 |
·双轨制下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34-36页 |
4 我国法律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现状及立法建议 | 第36-45页 |
·《商标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36-38页 |
·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 | 第36-37页 |
·未注册商标所有人优先注册权 | 第37页 |
·使用在先的未注册商标对抗他人的恶意抢注 | 第37-38页 |
·未注册商标的继续使用 | 第38页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38-40页 |
·对商标立法的修改建议 | 第40-45页 |
·商标立法应当体现私权属性 | 第40-41页 |
·在采取注册原则的框架下吸收使用原则 | 第41-42页 |
·建立未注册商标备案和查询系统 | 第42-43页 |
·理顺商标法第 31 条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关系 | 第43页 |
·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未注册商标的保护 | 第43-44页 |
·统一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