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炉熔渣为热载体进行煤气化的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36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我国的能源现状 | 第15-16页 |
·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回收现状 | 第16-20页 |
·钢铁企业的余热余能资源 | 第16-17页 |
·钢铁企业余热利用途径 | 第17-20页 |
·高炉渣余热余能利用现状 | 第20-23页 |
·高炉熔渣特性 | 第20页 |
·化学热回收方法 | 第20-23页 |
·煤气化技术现状 | 第23-31页 |
·煤气化原理 | 第23-24页 |
·煤气化技术的发展 | 第24-26页 |
·熔融床煤气化现状 | 第26-3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31-36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 第31-33页 |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33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33-36页 |
第2章 熔渣煤气化的可行性研究 | 第36-50页 |
·气化反应机理 | 第36-39页 |
·煤粉的运动 | 第37页 |
·颗粒能量平衡方程 | 第37-38页 |
·熔渣煤气化可行性分析的几点假设 | 第38-39页 |
·熔渣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9-42页 |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气化温度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煤种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气流速度对煤焦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熔渣煤气化反应热力学分析 | 第42-45页 |
·Gibbs最小自由能原理 | 第42-44页 |
·熔渣煤气化体系组分组成 | 第44-45页 |
·熔渣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45-46页 |
·熔渣组分的影响 | 第45页 |
·熔渣粘度的影响 | 第45-46页 |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 | 第46-48页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7页 |
·环境效益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3章 高炉熔渣煤气化反应动力学 | 第50-62页 |
·主要实验装置及仪器 | 第50-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5页 |
·实验样品 | 第51页 |
·实验原理 | 第51-52页 |
·实验程序设定 | 第52-53页 |
·实验工况 | 第53页 |
·碳转化率的计算 | 第53页 |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53-55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5-58页 |
·熔渣配比对高炉熔渣煤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55-57页 |
·煤种对高炉熔渣煤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57页 |
·温度对高炉熔渣煤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高炉熔渣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参数求算 | 第58-60页 |
·反应速率方程计算法 | 第58-59页 |
·比气化速率法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高炉熔渣煤气化冷态实验研究 | 第62-80页 |
·相似原理和相似模型法 | 第62-63页 |
·相似准则数 | 第63页 |
·实验系统及实验设计 | 第63-67页 |
·冷态模型结构 | 第63-64页 |
·实验物料选择 | 第64页 |
·实验系统 | 第64-65页 |
·实验测量指标 | 第65-67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7-78页 |
·熔池内气泡行为研究 | 第67-74页 |
·熔池混匀时间的研究 | 第74-77页 |
·连续反应区停留时间分布的研究 | 第77-78页 |
·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高炉熔渣煤气化热态实验 | 第80-106页 |
·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80-82页 |
·实验原料及气体 | 第80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80-82页 |
·实验装置及操作条件 | 第82-84页 |
·主要实验装置 | 第82-83页 |
·给料系统 | 第83-84页 |
·主反应堆 | 第84页 |
·实验调试关键问题 | 第84-85页 |
·熔渣液面高度 | 第84-85页 |
·气体流量测量 | 第85页 |
·气化指标 | 第85-86页 |
·高炉熔渣煤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 第86-92页 |
·煤种对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86-89页 |
·粒度对气化反应性的影响 | 第89-92页 |
·高炉熔渣煤气化系统操作参数研究 | 第92-103页 |
·气煤比对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92-98页 |
·喷吹速度对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98-100页 |
·温度对气化反应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小结 | 第103-106页 |
第6章 高炉熔渣煤气化工艺计算及系统(?)分析 | 第106-124页 |
·原料成分 | 第106页 |
·气化剂耗量、灰渣产量及煤气产量计算 | 第106-108页 |
·气化剂为纯CO_2 | 第107页 |
·气化剂为水蒸气 | 第107-108页 |
·气化剂为某石灰窑烟气 | 第108页 |
·高炉熔渣煤气化元素守恒 | 第108-109页 |
·C元素平衡 | 第108-109页 |
·H元素平衡 | 第109页 |
·O元素平衡 | 第109页 |
·高炉熔渣煤气化热量守恒 | 第109-111页 |
·热收入项 | 第109-110页 |
·热支出项 | 第110-111页 |
·计算结果汇总 | 第111-114页 |
·物料恒算 | 第111-112页 |
·热量恒算 | 第112-113页 |
·单位质量高炉渣气化效果 | 第113-114页 |
·系统(?)分析 | 第114-122页 |
·(?)的计算 | 第114-115页 |
·(?)分析模型 | 第115-116页 |
·(?)平衡及(?)分析指标计算 | 第116-122页 |
·小结 | 第122-124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致谢 | 第132-13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