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理论及现实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目的、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章节安排及技术路线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6页 |
·城市群相关综述 | 第16-18页 |
·城市群的概念内涵 | 第16页 |
·城市群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产业转移相关综述 | 第18-24页 |
·产业、产业的分类及产业转移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产业转移理论回顾 | 第19-22页 |
·产业转移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产业转移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24页 |
·成熟度评价相关综述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湖南省“3+5”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成熟度评价 | 第26-37页 |
·成熟度评价体系 | 第26-29页 |
·产业转移成熟度影响因素 | 第26-28页 |
·产业转移成熟度评价体系 | 第28-29页 |
·产业转移成熟度因素影响度计算 | 第29-32页 |
·构建产业转移成熟度影响因素递阶层次模型 | 第29页 |
·建立模糊互补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 第29-31页 |
·计算各层次因素影响度 | 第31-32页 |
·产业转移成熟度级别的确定 | 第32页 |
·湖南省“3+5”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成熟度评价 | 第32-37页 |
第四章 东部六省市具有转移趋势产业的确定 | 第37-47页 |
·产业转出地的选择 | 第37-38页 |
·具有转移趋势产业的确定 | 第38-47页 |
·确定标准 | 第38-39页 |
·产业集聚指数的计算 | 第39-43页 |
·具有转移趋势产业的确定 | 第43-47页 |
第五章 湖南省“3+5”城市群的优势产业及承接产业选择 | 第47-58页 |
·“3+5”城市群的优势 | 第47-49页 |
·经济基础雄厚 | 第47页 |
·区位优势明显 | 第47-48页 |
·产业结构合理 | 第48-49页 |
·“3+5”城市群的优势产业 | 第49-51页 |
·优势产业的界定 | 第49页 |
·优势产业的选择标准及方法 | 第49-50页 |
·“3+5”城市群及各城市的优势产业 | 第50-51页 |
·“3+5”城市群及各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 | 第51-58页 |
·“3+5”城市群可承接的产业选择 | 第51-53页 |
·长株潭三城市可承接的产业选择 | 第53-56页 |
·其余五城市可承接的产业选择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65页 |
附录 B:调查问卷 | 第65-68页 |
详细摘要 | 第68-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