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绪论 | 第12-19页 |
一、选题缘起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三、几点说明 | 第17-19页 |
第一章 西周春秋时期取名命字规范 | 第19-42页 |
第一节 西周春秋取名规范和仪式 | 第19-30页 |
一、西周春秋时期取名规范 | 第19-27页 |
二、西周春秋时期取名仪式 | 第27-30页 |
第二节 西周春秋时期命字模式和仪式 | 第30-37页 |
一、西周春秋时期命字群体 | 第30-31页 |
二、西周春秋时期命字模式 | 第31-35页 |
三、西周春秋时期命字仪式 | 第35-36页 |
四、名和字之间的对应关系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双名 | 第37-42页 |
一、春秋时期的双名 | 第37-38页 |
二、双名中的同名异人现象 | 第38-42页 |
第二章 “君前臣名”——西周春秋时期君臣对话中名、字的使用 | 第42-61页 |
第一节 《礼记》中“君前臣名”之相关记载及其不确定性 | 第42-44页 |
一、《礼记》中的君臣对话名字使用规则 | 第42页 |
二、《礼记》中的避讳原则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君前臣名”——西周时期君臣对话中名、字使用考察 | 第44-51页 |
一、西周时期“君前臣名”的考察范围和人物划分 | 第44-45页 |
二、从对扬“(对)扬天子休”看西周时期的“君前臣名”原则 | 第45-48页 |
三、从单氏家族看“君前臣名” | 第48-51页 |
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君前臣名”考察 | 第51-61页 |
一、春秋时期“君前臣名”的考察范围和人物划分 | 第51-57页 |
二、君臣对话中臣对所涉人物称字 | 第57-61页 |
第三章 春秋时期大夫对话中名、字的使用 | 第61-76页 |
第一节 春秋时期本国大夫对话中名、字的使用 | 第61-70页 |
一、本国大夫对话中对所涉人物称名 | 第61-64页 |
二、本国大夫对话中对所涉人物称字 | 第64-67页 |
三、某人在对话中对所涉不同人物分别称名、称字 | 第67-70页 |
第二节 春秋时期异国大夫对话中名、字的使用 | 第70-76页 |
一、异国大夫对话中对所涉人物仅称名 | 第71-72页 |
二、异国大夫对话中对所涉人物仅称字 | 第72-73页 |
三、异国大夫对话中对所涉人物兼有称名、称字 | 第73-76页 |
结语 | 第76-78页 |
附录一:周代姓氏的变化和发展 | 第78-85页 |
附录二:部分引用金文图片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