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一、导言 | 第8-14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2页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 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2-13页 |
1.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13-14页 |
1. 可能创新点 | 第13页 |
2. 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二、我国现行农地制度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一)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1. 现行农地制度 | 第14页 |
2. 农地流转 | 第14-15页 |
3. 农地规模经营 | 第15页 |
(二) 关于农地制度变革的理论成果归总 | 第15-17页 |
1. 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 | 第15-16页 |
2. 实行农地私有化 | 第16页 |
3. 实行农地国有化 | 第16-17页 |
(三) 土地流转的理论注解 | 第17-18页 |
1. 中央文件对土地流转问题的规定 | 第17页 |
2. 土地经营模式与土地流转方式区别 | 第17-18页 |
三、我国农地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18-24页 |
(一) 1949-1952 土地改革时期的农地制度——结束了土地封建地主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 第18-19页 |
(二) 1953-1955 合作化时期的农地制度——从农民土地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土地集体所有制,使用权划归集体 | 第19-21页 |
(三) 1956-1978 人民公社化时期的农地制度——全面完成公有化,实现土地集体所有和统一经营时期 | 第21-22页 |
(四) 1978 年至今——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依托的农地制度 | 第22-24页 |
四、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24-32页 |
(一)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9页 |
1. 权属不清,权益模糊 | 第24-25页 |
2. 小生产、大市场难以对接 | 第25-26页 |
3. 耕地保护困难,使用效率不高 | 第26-28页 |
4. 过于僵化,变通困难 | 第28-29页 |
(二) 造成现行农地制度问题的原因 | 第29-32页 |
1. 土地产权的不稳定性影响农业持续增长 | 第29-30页 |
2. 农地权益的不平等和农业管理水平的低下造成农业发展瓶颈 | 第30-31页 |
3. 农地法律的不完善致使的农地二元主体使农业缺乏发展后劲 | 第31-32页 |
五、改革完善现行农地制度的对策研究 | 第32-40页 |
(一) 进一步加强农地制度的立法和维法,为农地制度提供法的保障 | 第32-33页 |
(二) 改革和完善农地经营体制,为农地制度提供良好规范的社会制度环境 | 第33-36页 |
1. 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 第33-34页 |
2. 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 第34-35页 |
3. 建立农业集体合作社组织 | 第35-36页 |
(三) 在基本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农地制度安排 | 第36-39页 |
(四) 农地制度改革完善必须纳入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大范畴 | 第39-40页 |
六、结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