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态微晶法制备青蒿素类纳米胶囊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 | 第12-15页 |
| ·疟疾与青蒿 | 第12页 |
| ·青蒿与青蒿素 | 第12-13页 |
| ·青蒿素、蒿甲醚与青蒿琥酯 | 第13-14页 |
| ·青蒿素类药物药理作用 | 第14页 |
| ·青蒿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 第14-15页 |
| ·纳米科技与纳米胶囊 | 第15-20页 |
| ·纳米科技 | 第15页 |
| ·纳米胶囊 | 第15-20页 |
| ·纳米胶囊的概念 | 第16页 |
| ·纳米胶囊的壁材 | 第16页 |
| ·纳米胶囊的制备方法 | 第16-18页 |
| ·纳米胶囊质量评价 | 第18-19页 |
| ·纳米胶囊医药领域的应用 | 第19-20页 |
| ·初生态微晶法制备纳米胶囊 | 第20-22页 |
| ·纳米龙血竭胶囊制备 | 第20-21页 |
| ·纳米青蒿琥酯胶囊制备 | 第21-22页 |
| ·量子点概述 | 第22-24页 |
| ·量子点定义及特性 | 第22-23页 |
| ·用于生物探针的量子点的制备 | 第23页 |
| ·有机相合成法 | 第23页 |
| ·水相合成法 | 第23页 |
| ·量子点在医学生物领域的应用 | 第23-24页 |
| ·研究工作的内容简介及意义 | 第24-27页 |
| ·工作内容简介 | 第24-25页 |
| ·蒿甲醚的纳米包装 | 第24-25页 |
| ·含量子点的纳米青蒿琥酯胶囊的制备和表征 | 第25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7页 |
| 第2章 蒿甲醚的纳米包装 | 第27-32页 |
| ·实验 | 第27-28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27-28页 |
| ·纳米蒿甲醚胶囊的制备 | 第28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28-31页 |
| ·电镜观察 | 第28页 |
| ·蒿甲醚纳米胶囊形成理论 | 第28-29页 |
| ·药物溶液浓度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 pH 时温度的确定 | 第29-30页 |
| ·甲醛用量的影响 | 第30页 |
| ·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 | 第30-31页 |
| ·结语 | 第31-32页 |
| 第3章 含量子点的纳米青蒿琥酯胶囊的制备 | 第32-45页 |
| ·实验 | 第33-35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3页 |
| ·量子点制备 | 第33页 |
| ·明胶等电点的测定 | 第33页 |
| ·含量子点的纳米青蒿琥酯胶囊的制备 | 第33-34页 |
| ·含量子点的纳米青蒿琥酯胶囊的表征 | 第34页 |
| ·形貌测定 | 第34页 |
| ·荧光检测 | 第34页 |
| ·纳米胶囊的包裹率测定 | 第34页 |
| ·考察影响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实验 | 第34-35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5-44页 |
| ·明胶等电点的确定 | 第35页 |
| ·乙醇含量对明胶的影响 | 第35-36页 |
| ·青蒿琥酯溶解状态 | 第36-37页 |
| ·量子点的修饰及表征 | 第37页 |
| ·含量子点纳米青蒿琥酯胶囊的包裹率 | 第37-39页 |
| ·纳米胶囊的形貌分析 | 第39-40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 | 第39页 |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 | 第39-40页 |
| ·纳米胶囊的荧光检测 | 第40页 |
| ·纳米胶囊制备方法的讨论 | 第40-41页 |
| ·影响纳米胶囊形成的因素 | 第41-42页 |
| ·硫酸钠溶液的用量 | 第41-42页 |
| ·体系的 pH | 第42页 |
| ·其它影响因素 | 第42页 |
| ·纳米胶囊荧光的影响因素 | 第42-44页 |
| ·青蒿琥酯的影响 | 第43页 |
| ·甲醛的影响 | 第43-44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全文总结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