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古龙武侠小说比较论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选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 ·作家研究 | 第12页 |
| ·作品研究 | 第12页 |
| ·文化及比较研究 | 第12-13页 |
| ·选题研究的方法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对侠义的诠释 | 第14-28页 |
| ·小说中的“侠义精神”流变 | 第14-16页 |
| ·金、古同解“侠义” | 第16-21页 |
| ·“墨侠”——平等与兼爱 | 第16-18页 |
| ·“道侠”——自由与隐退 | 第18-21页 |
| ·金、古异解“侠义” | 第21-28页 |
| ·金作‘侠义’——儒释圆融 | 第21-26页 |
| ·‘儒侠’——侠之大者、爱国爱民 | 第21-23页 |
| ·‘佛性之侠’——冤孽与超度 | 第23-26页 |
| ·古作“侠义”——庄禅境界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对武功的创新 | 第28-33页 |
| ·金庸——武功的哲理化 | 第28-30页 |
| ·古龙——武功的人性化 | 第30-33页 |
| 第四章 对文本结构及语言技巧的探索 | 第33-43页 |
| ·侦探小说的结构 | 第33-37页 |
| ·金庸小说的离奇与巧合 | 第34-35页 |
| ·古龙小说的悬念与突转 | 第35-37页 |
| ·影剧式的技巧 | 第37-39页 |
| ·个性化与散文化的语言 | 第39-43页 |
| ·金庸小说语言的个性化 | 第39-41页 |
| ·古龙小说语言的诗性与散文化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43-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附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