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第9-14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9页
 (二) 研究文献综述第9-12页
 (三) 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思路第12-14页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形成过程第14-23页
 (一)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最初阐述第14-16页
  1. 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早期萌芽第14-15页
  2. 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正式提出第15-16页
 (二)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系统论述第16-19页
  1. 马克思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第17-18页
  2. 马克思从实践分析的角度论证了社会有机体的未来走向第18-19页
 (三)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补充完善第19-23页
  1. 马克思对社会有机体思想的补充完善第19-21页
  2. 恩格斯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21-23页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内容第23-38页
 (一) 马克思论社会有机体的构成第23-28页
  1. 人的生产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前提第23-24页
  2. 物质生产构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础第24-26页
  3. 精神生产构成社会有机体的上层部分第26-28页
 (二) 马克思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动力第28-33页
  1. 阶级斗争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直接动力第29-30页
  2.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有机体发展的根本动力第30-31页
  3. 精神生产对社会有机体的能动作用第31-33页
 (三) 马克思论社会有机体与个人的关系第33-38页
  1. 社会有机体对个人的制约第33-34页
  2. 个人在社会有机体中的能动性第34-35页
  3. 理想社会有机体中的个人第35-38页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当代价值第38-47页
 (一)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价值第38-41页
  1. 对思辨社会有机体的颠覆第38-39页
  2. 对机械论社会有机体思想的扬弃第39-40页
  3. 对实证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超越第40-41页
 (二)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的实践意义第41-47页
  1. 大力发展生产,为实现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第42-43页
  2. 繁荣精神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第43-45页
  3. 坚持以人为本,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职能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下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