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 欧美学者的产业结构研究 | 第11-14页 |
二、 日本学者的产业结构研究 | 第14-16页 |
三、 中国学者的产业结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一、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二、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 第20-33页 |
第一节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静态比较分析 | 第20-25页 |
一、 云南省产业结构横向静态比较分析 | 第20-22页 |
二、 云南省产业结构纵向静态比较分析 | 第22-25页 |
三、 小结 | 第25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动态比较分析 | 第25-28页 |
一、 产业结构动态分析指标 | 第25-27页 |
二、 云南省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素质评估 | 第28-32页 |
一、 产业结构素质评估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二、 产业结构素质灰色评估模型 | 第29-30页 |
三、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素质评估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云南省重点产业的选择 | 第39-56页 |
第一节 区域重点产业选择概述 | 第39-40页 |
一、 重点产业的特征和作用 | 第39页 |
二、 重点产业的演进过程 | 第39-40页 |
第二节 区域重点产业选择的原则与基准 | 第40-44页 |
一、 重点产业选择的原则 | 第40-42页 |
二、 重点产业选择的基准 | 第42-44页 |
第三节 区域重点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 | 第44-47页 |
一、 产业关联度指标 | 第44-45页 |
二、 产业需求收入弹性指标 | 第45-46页 |
三、 国内生产总值占有率指标 | 第46页 |
四、 产业增长率指标 | 第46-47页 |
五、 劳动力综合就业系数指标 | 第47页 |
第四节 区域重点产业选择的灰色聚类模型 | 第47-50页 |
一、 灰色聚类评估模型概述 | 第47-48页 |
二、 区域重点产业灰色评估模型 | 第48-50页 |
第五节 云南省重点产业的选择 | 第50-54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