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之概述 | 第9-21页 |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概念 | 第9-11页 |
一、未成年人 | 第9页 |
二、未成年人犯罪 | 第9-10页 |
三、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目的定位与价值分析 | 第11-16页 |
一、目的定位 | 第11-12页 |
二、价值分析 | 第12-13页 |
三、必须厘清的几个问题 | 第13-16页 |
第三节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少年宜教不宜罚 | 第16-17页 |
二、“家庭模式” | 第17-19页 |
三、刑罚谦抑思想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之比较法考察 | 第21-31页 |
第一节 国外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模式分析 | 第21-27页 |
一、美国 | 第22-24页 |
二、英国 | 第24-26页 |
三、德国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国际准则 | 第27-31页 |
一、分管分押 | 第28页 |
二、尽量少用监禁 | 第28-29页 |
三、处置方式多样化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之理性设想 | 第31-47页 |
第一节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现状 | 第31-33页 |
一、监禁刑的执行 | 第31-32页 |
二、非监禁刑的执行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必要性 | 第33-36页 |
一、立法方面 | 第33-34页 |
二、司法方面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可行性 | 第36-39页 |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全面确立 | 第36-37页 |
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贯彻落实 | 第37-38页 |
三、刑罚个别化原则的深入影响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执行程序的具体设计 | 第39-47页 |
一、完善思路 | 第39-40页 |
二、具体设想 | 第40-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后记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