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10页 |
| 1 导论 | 第10-22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国际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问题发现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简要评述 | 第19-20页 |
| ·结构内容安排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 ·不足 | 第21-22页 |
| 2 服务贸易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 ·服务贸易的相关概念 | 第22-24页 |
| ·服务贸易的定义 | 第22-23页 |
| ·服务贸易的分类 | 第23-24页 |
| ·服务贸易的特征 | 第24页 |
| ·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24-29页 |
| ·国际竞争力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 第25-26页 |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第26-29页 |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思考 | 第29-30页 |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 第30-32页 |
| 3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状况 | 第32-47页 |
|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整体情况 | 第32-33页 |
|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分析 | 第33-40页 |
| ·我国服务贸易的结构分析 | 第40-47页 |
| ·国际收支统计分析(BPO统计分析) | 第40-42页 |
| ·各服务项目情况分析 | 第42-47页 |
| 4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 第47-70页 |
| ·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 第47-51页 |
| ·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比例的比较分析 | 第47-48页 |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比较分析 | 第48-49页 |
| ·服务业产值在全球服务业产值中的比重 | 第49-50页 |
| ·服务业产业贡献率的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 ·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要素的国际比较 | 第51-53页 |
| ·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的比较 | 第53-65页 |
| ·服务贸易占GDP比重的比较分析 | 第53-54页 |
| ·服务贸易份额的比较分析 | 第54-57页 |
| ·服务贸易增长率的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 ·服务贸易逆差的现状分析 | 第58-61页 |
| ·各服务贸易项目发展情况的动态比较 | 第61-64页 |
| ·服务贸易出口依存度的比较分析 | 第64-65页 |
| ·服务贸易发展总体竞争力的比较 | 第65-70页 |
| ·服务贸易竞争指数(TC)的比较分析 | 第65-68页 |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国际比较 | 第68-70页 |
| 5 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 第70-78页 |
| ·提升高级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构筑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 | 第70-72页 |
| ·从企业上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并加强对人力资源培养 | 第71-72页 |
| ·从国家这一层面上加强人力资源培养 | 第72页 |
| ·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 | 第72-73页 |
| ·高新技术产业与高层次制造业同步发展,催发现代生产性服务业 | 第73-74页 |
| ·强化政府的辅助和孵化作用,建立良好的产业保护政策 | 第74-75页 |
| ·战略上重视服务贸易 | 第74页 |
| ·转变政府职能 | 第74页 |
| ·建立支持性服务贸易政策 | 第74-75页 |
| ·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工作 | 第75页 |
| ·培养信息的整合能力 | 第75页 |
| ·积极开创服务业的跨国公司,拓展境外市场 | 第75-78页 |
| ·增强服务型企业的所有权优势 | 第76页 |
| ·积极利用区位优势 | 第76页 |
| ·充分开发并利用内部化优势 | 第76-78页 |
| 6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后记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