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临床研究 | 第11-16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11-16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1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1-16页 |
1、西医诊断标准 | 第11页 |
2、中医证型的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3、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 | 第12-14页 |
4、病例的选择标准 | 第14页 |
5、病例的排除标准 | 第14页 |
6、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结果 | 第16-26页 |
(一)、一般资料分布 | 第16-19页 |
1、120 例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 | 第16页 |
2、120 例慢乙肝患者性别的分布 | 第16-17页 |
3、120 例慢乙肝患者年龄的分布 | 第17页 |
4、中医证型与年龄病程的关系 | 第17-18页 |
5、中医证型间年龄与病程的两两比较 | 第18页 |
6、慢乙肝患者肝功能异常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诱发因素 | 第18-19页 |
7、120 例慢乙肝患者的饮食偏嗜情况 | 第19页 |
8、清淡饮食、嗜食肥甘者的腹部彩超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 第19页 |
(二)、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检查的关系 | 第19-22页 |
1、120 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乙肝五项中 HBsAg 滴度的关系 | 第19-20页 |
2、120 例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 HBeAg 阳性率之间的关系 | 第20页 |
3、120 例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 HBV-DNA 阳性率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4、120 例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腹部彩超的关系 | 第21-22页 |
5、120 例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肝脏病理的关系 | 第22页 |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 第22-25页 |
1、120 例慢乙肝患者病位与病性的分布 | 第22-23页 |
2、120 例慢乙肝患者症状的分布 | 第23-24页 |
3、120 例慢乙肝患者舌苔脉象的分布 | 第24-25页 |
(四)120 例慢乙肝患者中医证型与中医症候要素的关系 | 第25-26页 |
讨论 | 第26-34页 |
一、病名沿革 | 第26-28页 |
(一)、中医学对“胁痛”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认识 | 第26-27页 |
(二)、中医学对“黄疸”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的认识 | 第27-28页 |
二、中医归属 | 第28-29页 |
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 | 第29-30页 |
四、病因特征分析 | 第30页 |
五、症状分析 | 第30-31页 |
六、舌苔脉象分析 | 第31页 |
七、中医证型与乙型病毒的分析 | 第31-32页 |
八、中医证型与腹部彩超、肝脏病理的分析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综述 | 第37-51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详细摘要 | 第5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