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次 | 第9-11页 |
| 图清单 | 第11-14页 |
| 1 绪论 | 第14-25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概况 | 第14-20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导光原理 | 第15-17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分类 | 第17-18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应用 | 第18-20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 | 第20-23页 |
|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 | 第21-22页 |
| ·后处理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 | 第22-2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3-25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24-25页 |
| 2 光子晶体光纤的有限元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后处理方法 | 第25-34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有限元理论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 ·有限元法 | 第25页 |
| ·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 Multiphysics | 第25-26页 |
|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 光子晶体光纤的理论建模 | 第26-28页 |
| ·光子晶体光纤的实验后处理方法 | 第28-34页 |
| ·二氧化碳激光器微加工技术 | 第28-29页 |
| ·飞秒激光器微加工技术 | 第29-30页 |
| ·液体灌入技术 | 第30-31页 |
| ·拉锥技术 | 第31-32页 |
| ·坍塌熔接技术 | 第32-34页 |
| 3 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 | 第34-48页 |
| ·本章引言 | 第34-35页 |
| ·基于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温度传感器 | 第35-41页 |
| ·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 ·理论分析 | 第36-38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8-41页 |
| ·基于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应力传感器 | 第41-47页 |
| ·理论分析 | 第41-44页 |
|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44-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4 二氧化碳激光器微加工后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 | 第48-61页 |
| ·本章引言 | 第48-49页 |
| ·基于二氧化碳激光器微加工的空芯光子晶体光纤偏振器件的理论优化 | 第49-54页 |
| ·几何建模 | 第49-51页 |
| ·模式分析 | 第51-53页 |
| ·基于空芯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器件 | 第53-54页 |
| ·基于二氧化碳激光器微加工的实心光子晶体光纤偏振特性的研究 | 第54-59页 |
| ·几何建模 | 第55-56页 |
| ·模式分析 | 第56-57页 |
| ·偏振特性分析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5 部分灌入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特性及其应用 | 第61-72页 |
| ·本章引言 | 第61-62页 |
| ·基于部分灌入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器件的理论优化 | 第62-66页 |
| ·理论优化 | 第62-63页 |
| ·偏振特性分析 | 第63-66页 |
| ·基于部分灌入型光子晶体光纤的偏振器件的实验制作 | 第66-70页 |
| ·器件制作 | 第66-69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总结 | 第72-73页 |
| ·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作者简历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