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现存基础 | 第18-23页 |
·合肥地理区位优势 | 第18页 |
·区位交通优势 | 第18-19页 |
·科教资源丰富 | 第19-20页 |
·工业体系健全,产业优势明显 | 第20页 |
·城镇化水平高,城镇化率居前列 | 第20-21页 |
·政策叠加效应 | 第21-23页 |
第3章 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可能性分析 | 第23-31页 |
·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GDP预测分析 | 第23-29页 |
·建模思路与指标选取 | 第23-25页 |
·建模方法 | 第25-26页 |
·实证分析与检验 | 第26-27页 |
·模型的预测 | 第27-29页 |
·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人口预测分析 | 第29-31页 |
·以2000年到2010年的合肥人口平均增长速率来预测 | 第29页 |
·以2005年到2010年的合肥人口平均增长速率来预测 | 第29-31页 |
第4章 建设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1-38页 |
·合肥的综合实力不强,经济首位度低 | 第31-32页 |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现代服务业有待发展 | 第32-33页 |
·城乡收入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协调 | 第33-34页 |
·城市管理面临新挑战 | 第34-35页 |
·资源环境的压力大 | 第35-38页 |
第5章 国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及借鉴 | 第38-44页 |
·东南亚国家城市的极化问题 | 第38-40页 |
·美国大都市及大都市带 | 第40-41页 |
·大城市间的组织模式 | 第41-42页 |
·对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启示 | 第42-44页 |
第6章 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第44-55页 |
·增强中心城市的产业支撑和带动能力 | 第44-47页 |
·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第44-46页 |
·培育产业集群 | 第46-47页 |
·规划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第47-50页 |
·城市规划建设 | 第47-50页 |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第50页 |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 | 第50-52页 |
·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 | 第51-52页 |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 第52页 |
·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 | 第52-53页 |
·坚持城市建设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