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径钢桁悬索桥新施工技术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 ·悬索桥概述 | 第11-18页 |
| ·悬索桥的起源 | 第11-12页 |
| ·国外悬索桥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第12-13页 |
| ·国内悬索桥的发展现状和前景 | 第13-18页 |
| ·钢桁梁悬索桥结构特点 | 第18-24页 |
| ·钢桁梁悬索桥桁架构造 | 第18-21页 |
| ·钢桁梁悬索桥桥面系构造 | 第21-24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2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悬索桥计算理论和有限元法 | 第25-47页 |
| ·概述 | 第25页 |
| ·悬索桥计算理论 | 第25-32页 |
| ·弹性理论 | 第26-28页 |
| ·挠度理论 | 第28-31页 |
| ·有限位移理论 | 第31-32页 |
| ·悬索桥线形的精细解析算法 | 第32-46页 |
| ·主缆线形计算的抛物线理论 | 第33-37页 |
| ·主缆成桥线形的精细计算 | 第37-40页 |
| ·各种因素对悬索桥主缆长度计算的影响 | 第40-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钢桁梁误差和次应力分析 | 第47-61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钢桁梁悬索桥主梁施工方法 | 第47-49页 |
| ·钢桁梁架设单元 | 第47-48页 |
| ·钢桁梁架设顺序 | 第48页 |
| ·钢桁加劲梁架设方法 | 第48-49页 |
| ·节段拼装工艺 | 第49-53页 |
| ·节段构造 | 第49-50页 |
| ·节段拼装要求 | 第50-51页 |
| ·节段拼装过程 | 第51-53页 |
| ·节段误差分析 | 第53-55页 |
| ·误差来源 | 第53页 |
| ·误差分析 | 第53-55页 |
| ·钢桁梁杆件次应力分析 | 第55-57页 |
| ·次应力产生的机理 | 第55页 |
| ·次应力计算方法 | 第55-57页 |
| ·次内力的分析与测试比较 | 第57-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钢桁梁悬索桥施工过程有限元分析 | 第61-81页 |
| ·有限元模型 | 第61-64页 |
| ·工程背景介绍 | 第61-62页 |
| ·施工过程 | 第62-64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 ·主缆线形 | 第64-69页 |
| ·主缆无应力长度计算 | 第64-67页 |
| ·主缆线形 | 第67-68页 |
| ·温度对主缆线形的影响 | 第68-69页 |
| ·索力 | 第69-74页 |
| ·频率法索力测试原理 | 第69-70页 |
| ·吊索索力 | 第70-71页 |
| ·岩锚吊索索力 | 第71-72页 |
| ·主缆锚固索力 | 第72-74页 |
| ·钢桁梁应力 | 第74-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五章 钢桁梁新架设方法施工过程控制 | 第81-97页 |
| ·轨索索力控制 | 第81-91页 |
| ·轨索运梁系统 | 第81-82页 |
| ·轨索索力计算理论 | 第82-88页 |
| ·轨索索力测量 | 第88-91页 |
| ·牵引力控制 | 第91-93页 |
| ·牵引装置 | 第91页 |
| ·牵引力和牵引速度的确定 | 第91-93页 |
| ·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 第93-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 ·总结 | 第97-98页 |
| ·展望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 致谢 | 第104-105页 |
| 附件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