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公民社会与地方政府职能概述 | 第16-28页 |
·公民社会理论基本概述 | 第16-21页 |
·西方公民社会的内涵 | 第18-20页 |
·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内涵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职能概述 | 第21-24页 |
·地方政府界定 | 第21-23页 |
·地方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 | 第23-24页 |
·公民社会对地方政府治理转变提出要求 | 第24-28页 |
·理念上由政府本位向公民本位转变 | 第25-26页 |
·主体上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 | 第26页 |
·路径上由单向向双向互动治理转变 | 第26页 |
·职能上由全能向有限责任治理转变 | 第26-27页 |
·行为上由“人治”向“法治”转变 | 第27-28页 |
第3章 公民社会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6页 |
·公民社会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 | 第28-31页 |
·公民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加 | 第28-29页 |
·公民社会组织活动空间不断扩大 | 第29-31页 |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考察与现状 | 第31-33页 |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考察 | 第31-32页 |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 | 第32-33页 |
·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地方政府“缺位”、“越位”现象仍然严重 | 第33-34页 |
·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滞后于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 第34-36页 |
第4章 公民社会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困难原因分析 | 第36-44页 |
·传统行政观念根深蒂固 | 第36-37页 |
·公民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 | 第37-38页 |
·地方政府职能过多,缺乏与公民社会的互动合作 | 第38-40页 |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不合理,缺少公民参与 | 第40-42页 |
·缺乏有效的监督体制与法律机制 | 第42-44页 |
第5章 公民社会视角下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路与途径 | 第44-58页 |
·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弱化经济管理职能 | 第44页 |
·转变传统行政理念,培养公民意识 | 第44-46页 |
·创建“顾客导向”型行政文化 | 第45页 |
·培养公民参与意识 | 第45-46页 |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 第46页 |
·积极促进公民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 | 第46-49页 |
·政府从外部加大扶植力度 | 第46-48页 |
·组织内部加强管理 | 第48-49页 |
·构建与完善社会与政府沟通互动机制 | 第49-52页 |
·建立开放式、参与式的决策机制 | 第49-50页 |
·发展与完善电子政务为主导的政府服务 | 第50-51页 |
·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 第51页 |
·拓展参与渠道 | 第51-52页 |
·构建科学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 第52-55页 |
·完善绩效管理的制度安排 | 第52-53页 |
·发展政府绩效管理的组织能力 | 第53-54页 |
·提高公民的评估主体地位 | 第54-55页 |
·构建有效的监督体制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 第55-58页 |
·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 第55页 |
·健全行政效能监察的办事机构 | 第55-56页 |
·建立完善的行政效能投诉中心 | 第56页 |
·建立完备的行政效能法规体系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