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7-13页 |
| ·选题的缘由 | 第7-8页 |
| ·宋代刑讯制度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框架 | 第11-13页 |
| 第2章 宋代刑讯制度设计中的制约机制 | 第13-27页 |
| ·刑讯的条件 | 第13-16页 |
| ·先情讯后刑讯 | 第13-14页 |
| ·证据清楚明白 | 第14-15页 |
| ·立案并经所在主管长官同意 | 第15-16页 |
| ·刑讯的对象 | 第16-20页 |
| ·禁止及限制刑讯的对象 | 第16-19页 |
| ·拷讯原告和证人的限制性规定 | 第19-20页 |
| ·刑讯的主体 | 第20-21页 |
| ·刑讯的具体施行及其违反责任 | 第21-23页 |
| ·对刑讯时使用工具进行限制 | 第21-22页 |
| ·对刑讯的杖数、拷打次数、间隔时间以及拷打部位的限制 | 第22-23页 |
| ·加重司法官吏拷囚致死的责任 | 第23-27页 |
| ·严惩拷囚致死的司法官吏 | 第23-25页 |
| ·病囚管理制度对司法官吏刑讯责任的加重 | 第25-27页 |
| 第3章 相关司法制度对刑讯的防范制约 | 第27-37页 |
| ·司法官吏选任制度 | 第27-31页 |
| ·司法官吏的选用 | 第27-30页 |
| ·对司法审判中有过错官吏的任职限制 | 第30-31页 |
| ·刑讯制度外其他相关审判制度对刑讯的制约 | 第31-35页 |
| ·回避制度 | 第31-32页 |
| ·鞫谳分司制度 | 第32-33页 |
| ·差官录问与翻异别勘制度 | 第33-35页 |
| ·皇帝亲决狱讼 | 第35-37页 |
| 第4章 对宋代刑讯制约机制的评析 | 第37-48页 |
| ·宋代刑讯制约机制的特点 | 第37-39页 |
| ·希望通过制度设计达到制约刑讯的目的 | 第37-38页 |
| ·通过加重法官责任来强化对司法官吏刑讯权的制约 | 第38-39页 |
| ·体现了皇权对司法的控制 | 第39页 |
| ·宋代刑讯制约机制的实效 | 第39-43页 |
| ·官吏恣意刑讯 | 第40-41页 |
| ·刑讯对象十分泛滥 | 第41页 |
| ·一般胥吏滥施刑讯 | 第41-42页 |
| ·非法刑具花样百出 | 第42-43页 |
| ·宋代对刑讯进行制约所带来的思考 | 第43-48页 |
| ·司法实践与制度设计相背离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 ·宋代强化刑讯制约机制对今天的启示 | 第45-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