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9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 第12-25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3-16页 |
二、 研究范围的限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5页 |
第二节 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 | 第25-31页 |
一、 政治发展理论与抗争理论的范式 | 第25-2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三节 主要概念及理论假设 | 第31-36页 |
一、 主要概念 | 第31-34页 |
二、 理论假设 | 第34-36页 |
第四节 创新点、难点及论文结构 | 第36-39页 |
一、 预期创新点 | 第36页 |
二、 研究难点 | 第36-37页 |
三、 论文架构 | 第37-39页 |
第二章 韩国和新加坡的民主发展 | 第39-74页 |
第一节 韩国的民主建设 | 第39-55页 |
一、 韩国民主制度的初创及挫折 | 第39-50页 |
二、 韩国威权主义的民主转型 | 第50-52页 |
三、 韩国民主的巩固与发展 | 第52-55页 |
第二节 新加坡的民主建设 | 第55-66页 |
一、 新加坡民主框架的建立 | 第55-60页 |
二、 新加坡民主政治的渐进发展 | 第60-66页 |
第三节 韩国和新加坡民主化进程的路径及特点 | 第66-74页 |
一、 韩国民主化进程及特点 | 第66-68页 |
二、 新加坡民主化进程及特点 | 第68-74页 |
第三章 经济发展、市民社会与民主化 | 第74-117页 |
第一节 韩国的经济发展、市民社会与民主化 | 第75-94页 |
一、 威权政府的建立和经济发展 | 第75-88页 |
二、 市民社会的发展与威权政府的政治危机 | 第88-92页 |
三、 市民社会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92-94页 |
第二节 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市民社会和民主发展 | 第94-105页 |
一 新加坡强政府的建立和经济发展 | 第94-99页 |
二、 市民社会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 第99-105页 |
第三节 两国市民社会的状况及其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105-117页 |
一、 韩国市民社会发展状况及在民主化中的作用 | 第105-108页 |
二、 新加坡市民社会的状况及其在民主发展中的作用 | 第108-112页 |
三、 两国民主化进程中市民社会作用的比较 | 第112-117页 |
第四章 韩国和新加坡的政党政治与民主化 | 第117-146页 |
第一节 韩国的政党政治发展与民主化 | 第117-126页 |
一、 韩国政党政治的初步形成与民主发展 | 第118-119页 |
二、 威权政府时期的政党与民主政治 | 第119-122页 |
三、 政党政治的成熟与民主转型 | 第122-126页 |
第二节 新加坡的政党政治发展与民主政治建设 | 第126-135页 |
一、新加坡政党政治的形成、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 | 第127-131页 |
二、一党独大与新加坡的民主 | 第131-135页 |
第三节 韩国和新加坡政党政治发展与民主的比较分析 | 第135-146页 |
一、 制度因素 | 第135-141页 |
二、 社会环境因素 | 第141-143页 |
三、 组织因素 | 第143-146页 |
第五章 韩国和新加坡的精英与民主化 | 第146-178页 |
第一节 韩国精英与民主化 | 第147-159页 |
一、执政的政治精英在民主化进程中的作用 | 第147-150页 |
二、 反对派精英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的抗争 | 第150-154页 |
三、 韩国精英的分化,相互间的互动和民主转型 | 第154-159页 |
第二节 新加坡的精英与民主政治建设 | 第159-168页 |
一、 执政精英所进行的民主建设与不足 | 第160-164页 |
二、 反对派精英在民主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 第164-167页 |
三、 执政精英、反对派精英之间的斗争、合作和民主的发展 | 第167-168页 |
第三节 民主化进程中的韩国和新加坡政治精英 | 第168-178页 |
一、 执政精英和反对派精英的力量对比 | 第168-172页 |
二、 执政精英与反对派精英之间的对抗与协作 | 第172-174页 |
三、 执政精英与反对派精英对民主发展路径的选择 | 第174-178页 |
第六章 政治文化与民主化 | 第178-201页 |
第一节 韩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民主化 | 第179-185页 |
一、 传统文化的改造与发展 | 第180-183页 |
二、 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与民主转型的成功 | 第183-185页 |
第二节 新加坡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民主化 | 第185-195页 |
一、 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改造和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吸收 | 第186-192页 |
二、 新型政治文化在经济发展和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 第192-195页 |
第三节 韩国与新加坡政治文化发展路径的比较 | 第195-201页 |
一、 韩国政治文化发展路径 | 第196-198页 |
二、 新加坡政治文化发展路径 | 第198-201页 |
第七章 国际化与民主化 | 第201-228页 |
第一节 国际因素与韩国民主化进程 | 第201-210页 |
一、 美国对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 第202-208页 |
二、 其它国际因素对韩国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 第208-210页 |
第二节 国际因素与新加坡的民主发展 | 第210-219页 |
一、 英国对新加坡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 第211-217页 |
二、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对新加坡民主化的影响 | 第217-219页 |
第三节 国际因素对韩国和新加坡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比较 | 第219-228页 |
一、 美国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对韩国的直接影响 | 第219-221页 |
二、 英国和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对新加坡的间接影响 | 第221-225页 |
三、 国际因素对两国民主化影响的共同点、不同点及原因 | 第225-228页 |
第八章 韩国和新加坡民主政治的巩固与前景 | 第228-239页 |
第一节 韩国民主的巩固及展望 | 第230-233页 |
一、 韩国民主巩固的措施 | 第231-233页 |
二、 韩国民主的未来 | 第233页 |
第二节 新加坡民主政治的发展、巩固与展望 | 第233-239页 |
一、 新加坡民主的发展、巩固 | 第234-238页 |
二、 新加坡民主的未来 | 第238-239页 |
结语 | 第239-242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256页 |
致谢 | 第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