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环境理论论文

基于SD的干旱区城市尺度人居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及MIS研发

提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一、前言第7-25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7-14页
  1、人居环境的重要性第7页
  2、全球性生态危机和城市化进程第7-8页
  3、国际国内各界对人居环境的关注第8-10页
  4、我国人居环境状况第10-12页
  5、人居环境科学的缘起第12-13页
  6、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第13-14页
 (二) 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述评第14-18页
  1、对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探索第15页
  2、城市空间形态评价及优化研究第15-16页
  3、城市居住(区)生活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16-17页
  4、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17-18页
  5、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18页
 (三) 问题的提出第18-20页
 (四) 本文研究的结构、方法与内容第20-25页
  1、本文基本结构第20页
  2、本文研究方法第20-22页
  3、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2页
  4、技术路线第22-24页
  5、建立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第24-25页
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概述第25-38页
 (一) 人居环境的定义第26-28页
 (二) 人居环境空间尺度链第28-30页
 (三) 人居环境的内涵层次第30-31页
 (四) 人居环境的类型第31-32页
 (五) 人居环境的特征第32-35页
  1、系统性第32-33页
  2、区域性第33-34页
  3、动态性第34-35页
  4、继承性第35页
 (六) 人居环境科学第35-36页
 (七) 本章小结第36-38页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及研究进展第38-50页
 (一)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过程第38-41页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第38-40页
  2、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第40-41页
 (二)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展第41-50页
  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研究第41-43页
  2、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第43-45页
  3、区域可持续发展第45-46页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第46-49页
  5、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问题及重点第49-50页
四、基于SD 的干旱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第50-64页
 (一) 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其特性第50-57页
  1、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内涵第50-52页
  2、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特性第52-53页
  3、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观第53-57页
 (二) 基于SD 的干旱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57-64页
  1、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第57-58页
  2、基于SD 的干旱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58-64页
五、案例分析第64-93页
 (一) 研究区概况第64-66页
  1、自然地理特征第64-65页
  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第65-66页
 (二) 基于SD 的石河子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第66-73页
  1、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第66-67页
  2、评价指标及其含义第67-73页
 (三) 基于SD 的干旱区城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与模型研究第73-93页
  1、研究方法第73-74页
  2、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石河子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第74-80页
  3、评价结果分析与问题诊断第80-85页
  4、石河子市区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第85-93页
六、干旱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启示及对策研究第93-104页
 (一) 干旱区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启示第93-101页
 (二) 结论第101-104页
七、总结与讨论第104-107页
 (一) 创新第104页
 (二) 结论第104-106页
 (三) 展望第106-107页
八、 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第107-119页
 (一) 信息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进展第107-108页
 (二) 基于 SD 的石河子市人居环境综合评价信息系统(HSEIS)第108-119页
  1、系统开发分析第108-111页
  2、系统总体设计第111-116页
  3、系统功能第116-118页
  4、系统软硬件运行环境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附录第123-131页
致谢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干旱区绿洲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下一篇:乌鲁木齐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浅析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定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