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导言第10-11页
第一章 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概述第11-21页
 第一节 备用信用证的定义、性质、法律特征及其特殊性第11-15页
  一、备用信用证的定义第11页
  二、备用信用证的性质第11-12页
  三、备用信用证的法律特征第12-14页
  四、备用信用证的特殊性第14-15页
 第二节 备用信用证欺诈的定义及主要表现形式第15-17页
  一、备用信用证欺诈的定义第15页
  二、备用信用证欺诈的表现形式第15-17页
 第三节 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含义、理论基础、方式及其特殊性第17-21页
  一、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含义第17-18页
  二、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理论基础第18-19页
  三、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方式第19-21页
  四、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特殊性第21页
第二章 西方主要国家及国际条约关于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比较及借鉴第21-32页
 第一节 美国关于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22-25页
  一、对欺诈的严格界定第22-23页
  二、申请人的举证责任第23页
  三、保护善意第三人第23-24页
  四、法院颁发禁令的条件第24-25页
  五、开证人的拒付权第25页
 第二节 英国关于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25-28页
  一、申请人承担较高的举证责任第26页
  二、受益人明知欺诈第26-27页
  三、便利衡量第27页
  四、区分对开证人的禁令和对受益人的禁令第27-28页
  五、开证人的拒付权第28页
 第三节 德国关于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28-31页
  一、欺诈或权利滥用构成信用证独立性的有效抗辩第29页
  二、对欺诈例外原则的严格适用第29-30页
  三、申请人的举证责任第30页
  四、开证人拒付的义务第30-31页
 第四节 《联合国独立保证与备用信用证公约》关于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31-32页
  一、对欺诈的界定第31页
  二、开证人的拒付权第31页
  三、法院临时性命令第31-32页
第三章 关于完善我国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思考和建议第32-39页
 第一节 我国有关备用信用证欺诈及其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32-35页
  一、我国有关备用信用证的规定第32-33页
  二、我国对备用信用证欺诈的界定第33-34页
  三、我国对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规定第34-35页
 第二节 我国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不足第35-36页
  一、缺乏规范备用信用证的专门立法第35页
  二、对备用信用证适用范围的规定与实践脱节第35页
  三、对欺诈及其严重程度进行界定的标准模糊不清第35-36页
  四、对善意第三人的界定不够全面第36页
  五、缺乏开证人主动拒付权的规定第36页
 第三节 完善我国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的建议第36-39页
  一、对规范备用信用证的文件进行汇编第36-37页
  二、放宽备用信用证的适用范围第37页
  三、完善备用信用证欺诈法律救济措施第37-38页
  四、加强对法官的培训指导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43-44页
后记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个人理财领域消费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
下一篇:我国公司商业判断规则的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