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流贬制度研究--在唐宋两代为中心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论 | 第10-15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三、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资料 | 第13-14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海南流贬执行的历史和特征 | 第15-20页 |
第一节 海南成为流贬地的缘由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海南流贬执行历史述略 | 第16-19页 |
第三节 海南流贬文化的特征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唐代海南流贬执行的初成 | 第20-30页 |
第一节 唐代流贬制度概述 | 第20-24页 |
一、杖流、长流、配流与赎罪 | 第21页 |
二、除名、员外安置、量移与责授、擢升与赐死 | 第21-23页 |
三、流贬与放还制度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唐代流贬官宦来琼述记 | 第24-30页 |
一、流贬官宦来琼路线 | 第24-26页 |
二、流贬官宦的心路历程 | 第26-28页 |
三、流贬官宦的处所 | 第28-29页 |
四、流贬官宦职位及处置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宋代海南流贬执行的发展 | 第30-36页 |
第一节 宋代流贬制度概述 | 第30-31页 |
一、刺配、折杖等新刑罚的出现 | 第30页 |
二、宋朝流放到海南的官宦的分类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宋代流贬官宦来琼述记 | 第31-36页 |
一、流贬官宦来琼路线 | 第31-32页 |
二、流贬官宦的贬所分布 | 第32-34页 |
三、苏轼流放海南的经过及住所实地考察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流贬官员对海南的影响 | 第36-43页 |
第一节 加强了海南同朝廷、同中原地区的关系 | 第36-38页 |
第二节 改善了海南多民族关系 | 第38-40页 |
第三节 促进了海南的发展 | 第40-43页 |
一 人口繁衍 | 第40-41页 |
二 文化教育 | 第41页 |
三 文学创作 | 第41页 |
四 农业与商业 | 第41-42页 |
五 旅游业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7-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