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热管传热的液体静压电主轴热态性能及相关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5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电主轴的发展状况 | 第17-22页 |
·电主轴技术发展的背景 | 第17-19页 |
·电主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电主轴融合技术 | 第22-28页 |
·电机驱动和控制技术 | 第22-23页 |
·高速轴承技术 | 第23-24页 |
·电主轴热源分析及冷却技术 | 第24-25页 |
·润滑技术 | 第25-26页 |
·关键制造和装配技术 | 第26-28页 |
·热管传热研究状况 | 第28-31页 |
·主轴系统热态性能研究 | 第31-33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35页 |
第2章 液体静压电主轴设计 | 第35-50页 |
·引言 | 第35页 |
·主轴及液体静压轴承设计 | 第35-43页 |
·主轴轴系设计 | 第35-36页 |
·液体静压轴承设计 | 第36-38页 |
·电主轴电机选择 | 第38-39页 |
·主轴与转子过盈配合量计算 | 第39-41页 |
·管路尺寸计算 | 第41-42页 |
·主轴系统刚度校核 | 第42-43页 |
·主轴动静态特性分析 | 第43-49页 |
·静态特性分析 | 第43-44页 |
·动态特性分析 | 第44-45页 |
·谐响应分析 | 第45页 |
·热态性能分析 | 第45-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3章 液体静压电主轴热态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64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电机损耗功率 | 第51-52页 |
·铁心损耗 | 第51页 |
·绕组损耗 | 第51页 |
·机械损耗 | 第51页 |
·负荷率对电机损耗的影响 | 第51-52页 |
·液体静压轴承摩擦损耗功率 | 第52-55页 |
·液体静压轴承摩擦功率 | 第53-54页 |
·油泵损耗功率 | 第54页 |
·温度和压力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电主轴各部位对流换热系数 | 第55-59页 |
·冷却通道的强制对流换热 | 第56-57页 |
·电主轴中电机气隙表面散热 | 第57页 |
·电主轴壳体表面向周围空间的自然散热 | 第57页 |
·静压轴承散热 | 第57-58页 |
·旋转轴表面的散热 | 第58页 |
·辐射换热 | 第58-59页 |
·温度场求解分析 | 第59-63页 |
·控制方程 | 第59-60页 |
·初始和边界条件 | 第60页 |
·温度场求解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等效热导率模型的建立及热管相关技术研究 | 第64-82页 |
·引言 | 第64页 |
·热管性能参数 | 第64-69页 |
·热管几何尺寸特征 | 第64-65页 |
·热管材料和吸液芯结构 | 第65-66页 |
·热管的传热能力 | 第66-67页 |
·热管等效热导率 | 第67-69页 |
·热管的散热能力 | 第69页 |
·热管翘片的强化传热 | 第69-73页 |
·翘片强化传热理论分析 | 第69-71页 |
·翘片强化传热仿真研究 | 第71-73页 |
·等效热导率和翘片强化传热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73-81页 |
·测试方法及试验装置 | 第73-75页 |
·传感器信号采集方案设计 | 第75-7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6-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5章 电主轴热态性能分析与试验研究 | 第82-99页 |
·引言 | 第82页 |
·热态性能评价参数的确立 | 第82-84页 |
·热稳定状态 | 第82-83页 |
·热态性能评价参数 | 第83-84页 |
·有限元热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84-86页 |
·热分析的方法 | 第84页 |
·热分析步骤 | 第84-86页 |
·液体静压电主轴热态性能分析 | 第86-90页 |
·基于热管的液体静压电主轴设计及分析 | 第90-96页 |
·基于热管的液体静压电主轴设计 | 第90-92页 |
·基于热管的液体静压电主轴热态性能分析 | 第92-95页 |
·热管形状的适应性 | 第95-96页 |
·热管传热的加热器发热试验 | 第96-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个人简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