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铸造论文--合金铸造论文

连续铸轧熔体流场的物理与几何耦合规律与设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9页
 前言第10页
   ·文献综述第10-27页
     ·我国铝工业的现状分析第10-11页
     ·铝板坯连续铸轧生产工艺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第11-14页
     ·铸轧区的入口状态对铸轧板的影响第14-16页
     ·常见的数值分析方法第16-17页
     ·有限元法的相关应用第17-19页
     ·铸轧流场分析的现状及发展水平第19-21页
     ·双辊铸轧技术发展的新趋势第21-27页
     ·尚须研究与解决的问题第27页
   ·本文目的和结构第27-29页
第二章 熔体流场形成的物理系统第29-50页
   ·铸轧区形成过程的分步示意第29-31页
   ·轧制时液穴区边界波动第31-33页
   ·流体力学基础第33-40页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第34-37页
     ·湍流第37-38页
     ·压强第38-39页
     ·流体流动矩阵的由来第39-40页
   ·热分析基础第40-48页
     ·导热基本概念第40-42页
     ·导热微分方程第42-44页
     ·热流基础之传导和对流第44-46页
     ·热流矩阵的由来第46-48页
   ·流热耦合分析第48-49页
   ·小结第49-50页
第三章 流场形成的物理-几何仿真模型第50-67页
   ·铸嘴型腔的几何结构第50-51页
   ·流场边界条件第51-52页
   ·热边界的定解条件第52-53页
   ·有限单元法中边界条件的处理第53-55页
   ·建立几何模型第55-62页
     ·流场边界条件设置第57页
     ·热边界条件现场实验数据第57-60页
     ·热分析边界条件设置第60-62页
     ·网格划分第62页
   ·后处理介绍说明第62-64页
   ·求解与校验方法第64-66页
   ·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仿真方法第67-86页
   ·形成优秀铸轧板所对应的流场和温度场第67-68页
   ·流场的设计第68-73页
     ·流场结果分析第68-71页
     ·出口流场的设计探讨第71-73页
   ·温度场的设计第73-76页
     ·温度场结果分析第74-76页
     ·出口温度场的设计探讨第76页
   ·流场及温度场的综合设计第76-83页
     ·结果分析第77-80页
     ·流场与温度场的综合不均匀度的评价探讨第80-83页
   ·凝固场指数第83-84页
   ·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仿真分析—空腔流场第86-94页
   ·型腔设计的影响因素第86-87页
   ·正交实验设计第87-88页
     ·优化设计的参数选取第87-88页
     ·评价体系的应用说明第88页
   ·九个空腔模型的结果分析第88-90页
   ·正交实验的结果分析第90-93页
   ·小结第93-94页
第六章 仿真分析—不同铸轧条件下铸嘴型腔设计第94-106页
   ·水滴型铸嘴第94-97页
   ·3C型第97-99页
   ·偃月型第99-102页
   ·九块型第102-104页
   ·结果分析第104-105页
   ·小结第105-106页
第七章 建立目标流场的设计基础——3C型铸嘴型腔优化设计第106-112页
   ·优化方案选取第106-107页
   ·空腔模型的方案第107页
   ·单分流块模型的方案设计第107-108页
   ·三分流块模型的方案设计第108-109页
   ·分流块长度的选取第109页
   ·结果分析第109-111页
     ·空腔铸嘴型腔模型结果分析第109页
     ·单分流块铸嘴型腔模型结果分析第109页
     ·三分流块铸嘴型腔模型结果分析第109-111页
   ·小结第111-112页
第八章 结论第112-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24页
附录一 空腔实验1~9的出口综合线图第124-133页
附录二 四种常见型腔在不同速度下的出口综合线图第133-145页
 水滴型第133-136页
 3C型第136-139页
 偃月型第139-142页
 九块型第142-145页
附录三 3C型腔优化设计的出口综合线图第145-163页
 3C型分流块不同长度的结果比较第145-149页
 无分流块的型腔分析第149-150页
 参数化的单分流块的型腔分析第150-154页
 参数化的三分流块的型腔分析第154-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氧化应激在胰腺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丁酸钠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结肠高敏性的发生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