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文化视野下的《庄子》变形艺术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2页 |
第一章 《庄子》变形艺术的表现形态 | 第12-23页 |
第一节 夸张变形形象 | 第12-14页 |
第二节 "物化"变形形象 | 第14-16页 |
第三节 有关神话、神人的变形形象 | 第16-19页 |
第四节 历史人物变形形象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庄子》变形艺术产生的楚文化背景 | 第23-37页 |
第一节 楚地巫文化、神话资源与《庄子》变形艺术 | 第23-28页 |
第二节 楚地浪漫的文化氛围与《庄子》变形艺术 | 第28-31页 |
第三节 楚人的性格与《庄子》变形艺术 | 第31-33页 |
第四节 楚人淡薄的"礼教"观念与《庄子》变形艺术 | 第33-37页 |
第三章 《庄子》变形艺术形象的特质 | 第37-43页 |
第一节 以体道、悟道为主旨 | 第37-39页 |
第二节 以虚幻想象为技法 | 第39-40页 |
第三节 以奇诡怪谲为风格 | 第40-43页 |
第四章 《庄子》变形艺术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第43-49页 |
第一节 《庄子》变形艺术对散文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庄子》变形艺术对小说的影响 | 第44-46页 |
第三节 《庄子》变形艺术对诗赋、戏剧的影响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