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

生态消费法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英文摘要第9-21页
前言第21-27页
1 关于生态消费的认识第27-59页
   ·提出的背景:消费问题的产生第27-36页
     ·所谓消费问题:需要的消费还是欲望的消费第27-29页
     ·消费问题:环境问题的核心第29-31页
     ·消费问题的根源分析:对“消费者主权”观的质疑第31-36页
   ·消费与伦理:一种价值关系的探讨第36-46页
     ·消费行为的伦理解析第36-40页
     ·消费伦理的历史变迁与生态消费的凸现第40-46页
   ·定义的考辩:什么是生态消费第46-59页
     ·生态消费的内涵与界定第46-49页
     ·生态消费要素及其规定性第49-53页
     ·概念间关系:生态消费与相关术语第53-59页
2 生态消费法律保障的应然与实然第59-83页
   ·生态消费法律保障的应然第59-73页
     ·社会利益观的确立第59-64页
     ·义务观念的衍更第64-69页
     ·秩序的要求与体现第69-73页
   ·生态消费法律保障的实然第73-83页
     ·部分发达国家生态消费的法律保障第73-78页
     ·我国对生态消费的法律保障第78-83页
3 生态消费法一般原理研究第83-105页
   ·生态消费法的界定第83-87页
     ·生态消费法的概念界定第83-85页
     ·生态消费法的性质界定第85-87页
   ·生态消费法的功能第87-93页
     ·生态消费法的规范功能第87-88页
     ·生态消费法的社会功能第88-93页
   ·生态消费法的基本原则第93-98页
     ·消费正义原则第94-95页
     ·环境义务原则第95-97页
     ·国家和社会干预原则第97-98页
   ·生态消费法的体系构成第98-105页
     ·生态消费法体系的研究意义第98-99页
     ·生态消费法内部体系研究第99-101页
     ·生态消费法外部体系研究第101-105页
4 生态消费法中的人第105-129页
   ·近代法治中的人:经济人第105-114页
     ·经济人范式的提出与演进第105-109页
     ·经济人范式的理论困境第109-112页
     ·经济人范式在近代法治中的应用及危机第112-114页
   ·现代法治中的人:社会人第114-120页
     ·现代法治对社会人范式之诉求第114-117页
     ·社会人范式与现代法治的进步第117-120页
   ·生态消费法中的人:生态人第120-129页
     ·生态消费法需要新的人范式第120-121页
     ·生态人范式的构建及其内涵阐释第121-126页
     ·生态人行为的基本原则第126-129页
5 生态消费法的伦理意蕴第129-151页
   ·观念透视:消费主义的实质第129-138页
     ·消费主义的滥筋第129-132页
     ·消费主义与人、社会的异化第132-135页
     ·消费主义与生存家园的遗忘第135-138页
   ·梳理和澄清:两种环境伦理的阐述第138-144页
     ·理性的启蒙: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困境与转向第138-142页
     ·精神的蜕变: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的觉醒第142-144页
   ·生态主义:生态消费法的伦理意蕴第144-151页
     ·生态主义的兴起及其意旨第144-145页
     ·伦理的要求与体现:生态主义与生态消费法的内在统一第145-151页
6 生态消费法的价值取向第151-173页
   ·取向一:生态安全第151-158页
     ·安全理念及其在制度层面的展开第151-153页
     ·生态危机:安全理念的变革与发展第153-156页
     ·生态安全:生态消费法中的安全理念第156-158页
   ·取向二:天人合一第158-165页
     ·天人合一价值观的历史考察第158-160页
     ·天人合一价值观的现代诠释第160-162页
     ·天人合一价值观在生态消费法中的实现第162-165页
   ·取向三:和谐发展第165-173页
     ·人与自然的维度上第165-167页
     ·人与社会的维度上第167-169页
     ·人与自我的维度上第169-173页
7 生态消费与产品环境标志法律制度第173-185页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基本认识第173-176页
     ·产品环境标志的概念和类型第173-175页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175-176页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方法和现实功效第176-180页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方法第176-178页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的现实功效第178-180页
   ·产品环境标志的法律保障模式第180-185页
     ·证明商标:环境标志的商标保护第180-183页
     ·环境标志使用合同:环境标志的合同保障第183-185页
8 生态消费与消费者社会义务的确立第185-205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思想渊源第185-189页
     ·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法理念的转变第186-188页
     ·所有权社会化观念的形成第188-189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定义和特征第189-193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定义第189-192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特点第192-193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化及意义第193-199页
     ·环境道德:消费者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第193-195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化及意义第195-199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构建第199-205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在立法中的体现第199-200页
     ·消费者社会义务的法律构建第200-205页
9 生态消费与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第205-225页
   ·政府采购基本理论概述第205-211页
     ·政府采购的起源及发展第205-207页
     ·政府采购的概念与特性第207-209页
     ·政府采购主体之界说第209-211页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逻辑起点与微观效应第211-216页
     ·政府采购的生态化:政府绿色采购第211-212页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逻辑起点第212-214页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微观效应第214-216页
   ·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国际比较第216-220页
     ·美国的绿色政府采购制度第216-217页
     ·日本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第217-218页
     ·韩国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第218页
     ·德国和欧盟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第218-219页
     ·对国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评价第219-220页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制度设计第220-225页
     ·政府绿色采购中的主体职责第221页
     ·政府绿色采购清单制度第221-222页
     ·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制度第222-223页
     ·政府绿色采购优惠制度第223-224页
     ·政府绿色采购监督制度第224-225页
10 生态消费与消费税收调控法律制度第225-247页
   ·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基本原理第225-231页
     ·生态消费税收的概念第225-229页
     ·生态消费税收的特性第229-231页
   ·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理论基础第231-236页
     ·消费外部性:一种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分析第231-233页
     ·税收本质的展开:一种法学理论基础的分析第233-236页
   ·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原则第236-240页
     ·限制性课征原则第236-237页
     ·节约性课征原则第237-239页
     ·受益性课征原则第239-240页
   ·我国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构建和优化第240-247页
     ·国外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状况第240-243页
     ·我国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不足与缺位第243-245页
     ·我国生态消费税收制度的建构与优化第245-247页
致谢第247-249页
参考文献第249-261页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61-263页
独创性声明第263页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第263页

论文共2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zrin与胰腺癌发生、侵袭及转移关系的探讨
下一篇:瘦素、脂联素及其受体与肾上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