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5页 |
前言 | 第15-28页 |
第一章 目的、语境和范式 | 第28-68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 第28-45页 |
第二节 考察的时间、空间和立场 | 第45-55页 |
第三节 范围、旨趣和范式 | 第55-68页 |
第二章 再现西方文论的知识构型 | 第68-157页 |
第一节 话语实践与知识构型 | 第68-82页 |
第二节 资源型再现 | 第82-98页 |
第三节 追问型再现 | 第98-113页 |
第四节 整理型再现 | 第113-126页 |
第五节 对话型再现 | 第126-134页 |
第六节 比较型再现 | 第134-143页 |
第七节 论争型再现 | 第143-157页 |
第三章 1993-2004:纵向考察 | 第157-185页 |
第一节 1993-1997:迷失与质疑 | 第159-169页 |
第二节 1998-2001:本土意识的觉醒 | 第169-178页 |
第三节 2002-2004:问题意识 | 第178-185页 |
第四章 横向考察:思潮、运动和流派 | 第185-258页 |
第一节 横向主题分类方案和原则 | 第187-191页 |
第二节 体制、拆解和求证 | 第191-205页 |
第三节 文化研究和文化批判引介研究 | 第205-217页 |
第四节 叙事学引介研究 | 第217-225页 |
第五节 女性主义引介研究 | 第225-241页 |
第六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引介研究 | 第241-258页 |
第五章 横向考察:西方学者引介研究 | 第258-314页 |
第一节 巴赫金引介研究 | 第262-270页 |
第二节 德里达引介研究 | 第270-286页 |
第三节 詹姆逊引介研究 | 第286-298页 |
第四节 关于赛义德 | 第298-309页 |
第五节 理论译文考察:和语境的互动 | 第309-314页 |
第六章 问题意识考察 | 第314-349页 |
第一节 隐喻置换与能指滑动 | 第315-323页 |
第二节 质疑:现象学与阐释学渊源 | 第323-332页 |
第三节 体制结构:形式合理性 | 第332-342页 |
第四节 话语实践与文化立场 | 第342-349页 |
结束语 | 第349-353页 |
引用文献 | 第353-367页 |
附录一: 1993-2004年五家外国文学理论期刊理论文章主题分类索引 | 第367-399页 |
附录二: 1993-2004年五家外国文学理论期刊研究主题逐年分类统计表 | 第399-409页 |
本人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09-411页 |
致谢 | 第4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