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绪论 | 第9-23页 |
·为什么需要中间件 | 第9页 |
·中间件技术的概念和发展 | 第9-11页 |
·中间件的特点及优势 | 第11-14页 |
·中间件的特点 | 第11-12页 |
·中间件的十大优势 | 第12-14页 |
·中间件的应用领域及分类 | 第14-20页 |
·主要中间件的分类 | 第14-18页 |
·中间件的应用领域 | 第18-20页 |
·中间件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0-23页 |
·网格技术 | 第20-21页 |
·面向移动计算 | 第21-22页 |
·面向服务质量 | 第22页 |
·各种技术的发展对中间件技术产生的影响 | 第22-23页 |
2、中间件主流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第23-35页 |
·中间件技术规范 | 第23-26页 |
·DCE体系 | 第23页 |
·DTP模型 | 第23-24页 |
·CORBA | 第24-25页 |
·J2EE | 第25页 |
·互联网相关技术规范 | 第25-26页 |
·主流中间件技术平台 | 第26-32页 |
·OMG的CORBA | 第27-28页 |
·Sun的J2EE | 第28-29页 |
·Microsoft DNA 2000 | 第29-30页 |
·相关性比较 | 第30-32页 |
·中间件是电子商务的软件基础 | 第32-34页 |
·中间件符合软件发展潮流 | 第34-35页 |
3、基于Microsoft DNA 2000的分布构件应用模型 | 第35-55页 |
·基于COM的组件化程序设计 | 第35-38页 |
·组件的产生 | 第35页 |
·组件特性 | 第35-36页 |
·面向对象的组件模型(C0M) | 第36-37页 |
·几个重要概念 | 第37-38页 |
·多层应用软件体系结构 | 第38-42页 |
·三层体系结构与两层体系结构的比较 | 第38-40页 |
·三层应用体系结构的特点 | 第40-42页 |
·多层分布式应用的开发 | 第42页 |
·基于COM+技术规范三层体系结构 | 第42-50页 |
·COM+基本结构 | 第43-47页 |
·COM+系统服务 | 第47-50页 |
·多服务器系统与负载平衡 | 第50-55页 |
·多服务器系统 | 第50-51页 |
·负载平衡问题的提出 | 第51-52页 |
·负载平衡的解决方法 | 第52-55页 |
4、H2000通关管理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 第55-63页 |
·H2000通关管理系统 | 第55-56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56-61页 |
·各类服务器结构与功能 | 第56-57页 |
·中间件选型 | 第57-58页 |
·通关管理系统结构 | 第58-61页 |
·系统技术平台 | 第61-63页 |
·通关管理系统结构 | 第61页 |
·数据库管理软件 | 第61页 |
·开发工具和运行管理软件 | 第61-63页 |
5、系统的实现 | 第63-88页 |
·授权系统逻辑设计 | 第63-71页 |
·业务目标 | 第63页 |
·授权模式 | 第63-67页 |
·系统业务分析 | 第67-68页 |
·系统活动图 | 第68-69页 |
·系统对象关系 | 第69-70页 |
·系统时序图 | 第70-71页 |
·基于角色的安全模型 | 第71-77页 |
·什么是基于角色的安全性 | 第71-73页 |
·COM+的安全模型 | 第73-75页 |
·Role-Based Security在H2000系统中的应用 | 第75-77页 |
·授权系统详细设计 | 第77-85页 |
·系统结构 | 第77-80页 |
·系统组件 | 第80-85页 |
·系统界面 | 第85-88页 |
6、毕业设计小结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