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渊源及沿革、理论依据和现代法律发展 | 第14-22页 |
(一) 罪刑法定原则之渊源及沿革 | 第14-16页 |
(二) 罪刑法定原则产生之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三) 罪刑法定原则的现代法律发展 | 第19-22页 |
1、罪刑法定原则在各国刑事立法中的体现 | 第19-20页 |
2、由绝对罪刑法定原则向相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转变 | 第20-21页 |
3、罪刑法定原则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发展,仍成为刑事立法和司法的进步原则 | 第21-22页 |
二、有关刑法司法解释的理论 | 第22-32页 |
(一) 刑法司法解释权的产生 | 第22-23页 |
(二) 刑法司法解释权的成因 | 第23-28页 |
1、立法之局限性 | 第23-26页 |
2、法律适用中的局限性 | 第26-27页 |
3、立法和司法分权导致立法者和法律适用者分离的局面 | 第27-28页 |
(三) 司法解释权的定义、宪法来源以及刑法司法解释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 第28-32页 |
三、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49页 |
(一) 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现状 | 第32-34页 |
(二)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的特点 | 第34-35页 |
(三)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中存在的与罪刑法定原则不和谐的现象 | 第35-43页 |
1、检、法两部门各自在刑法司法解释的对象内容上突破法律规定 | 第36页 |
2、最高人民法院在就审判工作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大量的抽象解释 | 第36-37页 |
3、违反立法本意的刑法司法解释 | 第37-38页 |
4、带有立法性质的司法解释 | 第38-39页 |
5、对法律规范的解释任意性过强,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 | 第39-40页 |
6、解释主体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 | 第40-42页 |
7、对被告人人权的漠视 | 第42-43页 |
(四) 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中存在的与罪刑法定原则不和谐现象的分析 | 第43-49页 |
1、刑法司法解释入侵立法领域的原因 | 第43-44页 |
2、司法体制不顺是导致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不顺的根源 | 第44-45页 |
3、原有的二元一级司法解释体制是导致我国刑法司法解释产生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的根源 | 第45-46页 |
4、导致行政部门介入刑法司法解释领域的原因 | 第46-47页 |
5、我国长期缺乏罪刑法定原则应有的人文关怀的传统 | 第47-48页 |
6、对现行司法解释缺乏必要的制约和监督 | 第48-49页 |
四、在罪刑法定原则下对我国刑法司法解释权的几点建议 | 第49-69页 |
(一) 确立刑法司法解释的原则 | 第49-55页 |
1、刑法安全性优先原则 | 第50-51页 |
2、刑法司法解释的依附性原则 | 第51-53页 |
3、刑法司法解释的可预测原则 | 第53-55页 |
(二) 刑事法律、立法和司法解释的适时修改和补充 | 第55-58页 |
1、立法机关适时立法、修改和补充法律 | 第55-56页 |
2、立法机关应及时做出立法解释 | 第56-57页 |
3、刑法司法解释有必要适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 第57-58页 |
(三) 明确司法解释的主体并逐步建立一元三级的司法解释体制 | 第58-65页 |
1、最高人民法院在刑法司法解释体制中具有最高地位 | 第59-60页 |
2、高级人民法院享有一定的刑法司法解释权 | 第60-61页 |
3、真正建立起高效的法官责任机制,使法官成为刑法适用解释主体 | 第61-64页 |
4、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刑法司法解释权应有限制并逐渐淡化出司法解释主体 | 第64-65页 |
(四) 建立刑法司法解释的正当解释机制,解释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 | 第65-66页 |
(五) 对我国刑法司法解释制作程序方面的几点建议 | 第66-69页 |
1、最高院在刑法司法解释的立项、起草、批准、公布等程序上应做出严格规定 | 第67-68页 |
2、对法官个案解释的程序要求 | 第68-69页 |
结语 | 第69-7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