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1.2 生物电磁学概述 | 第9-10页 |
1.3 有关人体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研究工作的概述 | 第10-13页 |
一. 电场应力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 电磁场计算方法概述 | 第11-12页 |
三. 其他数值计算方法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特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概述 | 第14-29页 |
2.1 FDTD法的基本原理 | 第14-18页 |
一. Yee氏网格介绍 | 第14页 |
二. Maxwell旋度方程的有限差分表示 | 第14-18页 |
三. 数值稳定性与色散性 | 第18页 |
2.2 吸收边界条件 | 第18-21页 |
一. Mur吸收边界条件 | 第19-21页 |
二. 截断边界面交线上的吸收边界条件 | 第21页 |
2.3 连接边界条件 | 第21-24页 |
2.4 色散媒质的FDTD法 | 第24-27页 |
2.6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特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29-37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本文所用人体模型的建立 | 第29-37页 |
一. 人体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30页 |
二. 人体电磁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三. 人体组织的电参数 | 第33-37页 |
第四章 本文所使用FDTD法的具体方法 | 第37-43页 |
4.1 FDTD法求解步骤 | 第37-39页 |
4.2 FDTD法软件的编制和程序有效性的验证 | 第39-41页 |
4.3 (FD)~2TD法软件的编制和程序有效性的验证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电场应力及比吸收率SAR概述 | 第43-47页 |
5.1 电场应力概述 | 第43-45页 |
5.2 比吸收率SAR概述 | 第45-47页 |
第六章 稳态平面波对人体的作用 | 第47-58页 |
6.1 稳态平面波作用下人体的电场应力分析 | 第47-51页 |
一. 通过眼睛横剖面层电场应力的分布 | 第47-50页 |
二. 人体全身最大应力的分布 | 第50-51页 |
6.2 稳态平面波作用下人体的SAR分布 | 第51-58页 |
一. 通过眼睛横剖面层SAR分布 | 第51-54页 |
二. 人体全身最大SAR(?)分布 | 第54-55页 |
三. 人体全身平均SAR_a分布 | 第55-58页 |
第七章 脉冲波对人体的作用 | 第58-68页 |
7.1 核爆炸脉冲波作用下人体的电场应力分析 | 第58-63页 |
7.2 微波能武器脉冲波作用下人体内的应力分析 | 第63-68页 |
结束语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