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7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理论工具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逻辑结构和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现状 | 第17-28页 |
| ·相关概念概述 | 第17-22页 |
| ·非政府组织的概念 | 第17页 |
|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 | 第17-18页 |
|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分类 | 第18-20页 |
| ·危机和公共危机 | 第20-21页 |
| ·危机管理的概念和阶段 | 第21-22页 |
| ·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 ·我国非政府组织整体稳步增长 | 第22-23页 |
| ·非政府组织不断发展及影响力逐渐增强 | 第23页 |
|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 | 第23-26页 |
| ·危机预警及危机管理准备阶段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 ·危机发生阶段中的作用 | 第24-25页 |
| ·危机善后处理阶段中的作用 | 第25-26页 |
|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优势所在 | 第26-28页 |
| ·非政府组织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性 | 第26页 |
| ·非政府组织具有专业性强的技术优势 | 第26-27页 |
| ·非政府组织具有参与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 第27-28页 |
| 3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3页 |
|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渠道不畅通 | 第28页 |
| ·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资源不足 | 第28-29页 |
| ·社会认可度不高 | 第29-30页 |
| ·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 ·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的局限性 | 第30页 |
| ·缺乏社会公信力 | 第30-31页 |
| ·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1-33页 |
| 4 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3-38页 |
| ·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 | 第33-34页 |
| ·美国的危机管理体系 | 第33-34页 |
| ·日本的危机管理体系 | 第34页 |
|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良好的协作 | 第34-35页 |
| ·尊重与合作的方针 | 第34-35页 |
| ·激励公民的奉献精神 | 第35页 |
| ·较完善的法律支持 | 第35-36页 |
| ·提供财政资助 | 第35页 |
| ·税收优惠政策 | 第35-36页 |
| ·准入制度 | 第36页 |
| ·非政府组织迅速有效的参与 | 第36-38页 |
| 5 提升我国非政府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路径选择 | 第38-46页 |
| ·扩宽参与渠道,积极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的全过程 | 第38-39页 |
| ·创新参与方式 | 第38页 |
| ·扩宽参与领域 | 第38-39页 |
| ·非政府组织加强组织建设,增强自身能力 | 第39-41页 |
| ·正确角色定位,树立公共责任意识 | 第39页 |
|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专业性 | 第39-40页 |
|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自律机制 | 第40-41页 |
| ·政府培育和推动非政府组织发展 | 第41-43页 |
| ·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 第41-42页 |
| ·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 第42页 |
| ·完善监督机制 | 第42-43页 |
| ·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 第43-44页 |
| ·健全相关法律 | 第43页 |
| ·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 | 第43-44页 |
| ·加强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 第44-46页 |
| ·建立统一的指挥协调机构 | 第44页 |
| ·加强信息方面的合作 | 第44-45页 |
| ·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 第45页 |
| ·借鉴危机管理经验 | 第45-46页 |
| 结论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