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1章 反倾销中反规避的基本理论 | 第10-18页 |
·反倾销中反规避的基本概念 | 第10-14页 |
·反倾销的含义 | 第10页 |
·反倾销中反规避的含义 | 第10-12页 |
·反规避的性质及特点 | 第12-14页 |
·反倾销中反规避的历史沿革 | 第14-15页 |
·规避反倾销措施的基本方法 | 第15-17页 |
·进口国零件组装规避反倾销 | 第16页 |
·第三国境内组装规避反倾销 | 第16页 |
·产品轻微改变规避反倾销 | 第16页 |
·产品后期开发规避反倾销 | 第16-17页 |
·反规避措施的作用 | 第17-18页 |
·积极作用 | 第17页 |
·消极作用 | 第17-18页 |
第2章 国际上反规避制度的三大模式 | 第18-32页 |
·WTO邓克尔草案 | 第18-21页 |
·邓克尔草案提出背景 | 第18页 |
·邓克尔草案具体内容 | 第18-20页 |
·对邓克尔草案的评价 | 第20-21页 |
·欧盟的反规避立法 | 第21-25页 |
·第一阶段:384/96之前的立法 | 第21-22页 |
·第二阶段:384/96号条例 | 第22-24页 |
·第三阶段:461/2004号条例的新规定——程序性规定的补充 | 第24-25页 |
·美国反规避立法模式 | 第25-29页 |
·立法演变和发展 | 第25页 |
·美国反规避条款具体规定 | 第25-29页 |
·三种立法模式的比较 | 第29-32页 |
·美欧立法比较 | 第29-31页 |
·邓克尔草案带有比较明显的折中色彩 | 第31-32页 |
第3章 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外国反规避的对策 | 第32-45页 |
·中国近年来遭遇规避指控的概况 | 第32-35页 |
·中国遭遇规避指控的概况 | 第32-33页 |
·中国遭遇指控的特点 | 第33-34页 |
·我国企业遭受反规避制裁的原因 | 第34-35页 |
·被外国指控的共性规避行为及应对措施 | 第35-38页 |
·共性规避行为 | 第35-36页 |
·应对措施 | 第36-38页 |
·被外国指控的个性规避行为及应对措施 | 第38-45页 |
·美国指控的个性规避行为 | 第38-39页 |
·欧盟指控我国的规避行为——组装规避 | 第39-45页 |
第4章 我国反倾销中反规避立法的完善 | 第45-50页 |
·我国反倾销中反规避现状及评价 | 第45-46页 |
·中国的反规避立法现状 | 第45页 |
·我国反倾销中反规避立法评价 | 第45-46页 |
·完善我国反倾销中反规避立法的建议 | 第46-50页 |
·实体法层面 | 第46-47页 |
·程序法层面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