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生物医用材料 | 第10-11页 |
·羟基磷灰石 | 第10页 |
·钛及钛合金 | 第10-11页 |
·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制备方法 | 第11-14页 |
·钛合金表面直接制备HA 涂层 | 第12-13页 |
·钛合金表面的活化 | 第13-14页 |
·钛及其合金微弧氧化法 | 第14-17页 |
·微弧氧化技术概况 | 第14页 |
·微弧氧化基本原理 | 第14页 |
·微弧氧化技术的优点 | 第14-15页 |
·钛及其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 第18-26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材料的选择与加工 | 第19页 |
·微弧氧化实验 | 第19-21页 |
·微弧氧化设备 | 第19-20页 |
·工艺参数的选择 | 第20-21页 |
·微弧氧化工艺流程 | 第21页 |
·热处理实验 | 第21页 |
·碱热处理实验 | 第21页 |
·模拟体液生长实验 | 第21-23页 |
·模拟体液的组成成分 | 第22页 |
·模拟体液的配置 | 第22-23页 |
·生长工艺 | 第23页 |
·测试方法 | 第23-26页 |
·膜层厚度测试 | 第23页 |
·耐磨性测试 | 第23-24页 |
·腐蚀性测试 | 第24页 |
·涂层微观形貌分析 | 第24-25页 |
·涂层的成分分析 | 第25页 |
·涂层相组成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处理电压对微弧氧化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6-42页 |
·处理电压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 第26页 |
·处理电压对正向电流的影响 | 第26-27页 |
·处理电压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27-29页 |
·处理电压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 第29-32页 |
·处理电压对膜层相组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处理电压对膜层耐磨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处理电压对膜层耐腐蚀性的影响 | 第34-36页 |
·处理电压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36-40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表面形貌 | 第36-37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EDS 分析 | 第37-38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XRD 分析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CA/P 比对微弧氧化膜组织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2-52页 |
·CA/P 比对膜层厚度的影响 | 第42页 |
·CA/P 比对正向电流的影响 | 第42-43页 |
·CA/P 比对膜层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43-44页 |
·CA/P 比对膜层成分的影响 | 第44-46页 |
·CA/P 比对膜层相组成的影响 | 第46-47页 |
·CA/P 比对膜层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47-51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表面形貌照片 | 第47-48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表面的成分分析 | 第48-49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表面的相组成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组织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52-62页 |
·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52-53页 |
·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表面化学成分的影响 | 第53-54页 |
·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相组成的影响 | 第54页 |
·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54-60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表面形貌 | 第54-56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EDS 分析 | 第56页 |
·模拟体液培养后试样的XRD 图谱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碱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组织和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62-70页 |
·碱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62-63页 |
·碱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相组成的影响 | 第63-64页 |
·碱热处理对微弧氧化膜生物活性的影响 | 第64-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个人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