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Contents | 第11-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1页 |
| ·生物材料简介 | 第14页 |
| ·金属钛的发展及应用 | 第14-15页 |
| ·羟基磷灰石的性能 | 第15-18页 |
| ·羟基磷灰石的基本性能 | 第16页 |
| ·羟基磷灰石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6-17页 |
| ·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学性质 | 第17-18页 |
| ·HA涂层的制备方法 | 第18-22页 |
| ·等离子喷涂 | 第18-19页 |
| ·电化学方法 | 第19-20页 |
| ·溶胶凝胶法(sol-gel) | 第20页 |
| ·离子束沉积法 | 第20-21页 |
| ·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 | 第21页 |
| ·仿生溶液生长法 | 第21-22页 |
| ·其他制备方法 | 第22页 |
| ·电沉积法 | 第22-25页 |
| ·工艺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 ·电沉积制备涂层的优缺点 | 第24-25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31-38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 ·钛片 | 第31页 |
| ·主要化学试剂 | 第31页 |
| ·溶液配制 | 第31-33页 |
| ·模拟体液配制 | 第31-32页 |
| ·阳极氧化液和电沉积液配制 | 第32-33页 |
|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7页 |
| ·试片预处理工艺 | 第33页 |
| ·阳极氧化 | 第33-34页 |
| ·电沉积 | 第34页 |
| ·结构表征 | 第34页 |
| ·结合强度测试 | 第34-35页 |
| ·极化曲线测试 | 第35页 |
| ·交流阻抗测试 | 第35-36页 |
| ·模拟体液浸泡试验 | 第36页 |
| ·模拟体液浸泡pH值测试试验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钛表面多孔二氧化钛氧化膜的制备 | 第38-48页 |
| ·前言 | 第38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 ·形貌分析 | 第38-40页 |
| ·氧化膜结构和成分分析 | 第40-42页 |
| ·耐蚀性能 | 第42-44页 |
| ·TiO_2纳米管的形成机理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在类仿生溶液中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 | 第48-64页 |
| ·前言 | 第48页 |
| ·在类仿生溶液中形成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机理 | 第48-51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60页 |
| ·涂层形貌 | 第51-52页 |
| ·涂层的组成与结构 | 第52-54页 |
| ·工艺参数对HA涂层的影响 | 第54-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第五章 阳极氧化对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性能的影响 | 第64-74页 |
| ·前言 | 第64页 |
| ·氧化前后涂层的性能比较 | 第64-72页 |
| ·形貌 | 第64-66页 |
| ·组分与结构 | 第66-67页 |
| ·沉积效率 | 第67-69页 |
| ·耐蚀性能和致密度 | 第69-71页 |
| ·结合强度 | 第71-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 第六章 涂层的体外生物学性能测试 | 第74-85页 |
| ·前言 | 第74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4-81页 |
| ·形貌分析 | 第74-76页 |
| ·能谱分析 | 第76-78页 |
| ·XRD分析 | 第78-80页 |
| ·pH变化分析 | 第80-81页 |
| ·形核机理 | 第81-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