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麦论文--小麦论文

我国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科技支撑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23页
   ·研究背景第16-19页
     ·农业发展背景第16-17页
     ·小麦在我国粮食中的地位第17页
     ·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第17-18页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现状第18页
     ·我国小麦的国际竞争力第18-19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0-21页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第21-22页
   ·研究理论工具和主要方法第22页
   ·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3-33页
   ·粮食和小麦产业发展研究第23-25页
     ·粮食发展第23-24页
     ·小麦产业发展第24-25页
   ·小麦生产的技术研究第25-28页
   ·产业组织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第28-32页
     ·农业产业一体化第28-29页
     ·技术创新理论第29-32页
   ·简要评价第32-33页
第三章 小麦生产发展及其特点第33-45页
   ·小麦生产的特点第33-36页
     ·小麦的地位特点第33-34页
     ·小麦生产发展特点第34-35页
     ·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的变化特点第35-36页
     ·小麦种植的小农户经营特点第36页
   ·小麦消费需求的特点第36-38页
     ·小麦消费和利用特点第36-37页
     ·小麦的消费需求变化及结构特点第37-38页
   ·小麦生产发展阶段第38-42页
     ·改革开放前小麦生产发展阶段第38-40页
     ·小麦生产稳步发展阶段(1978-1997 年)第40-41页
     ·小麦生产恢复和结构调优阶段(1998-2006 年)第41-42页
   ·小麦产后加工的发展第42-43页
     ·小麦加工业发展第42页
     ·小麦加工产品第42-43页
   ·小结第43-45页
第四章 小麦生产的区域特点和重心偏移第45-59页
   ·小麦生产布局的分区变化特点第45-46页
   ·小麦生产优势区第46-48页
     ·优势区布局规划第46页
     ·专用小麦优势区建设第46-47页
     ·现阶段小麦优势区分析第47-48页
   ·小麦生产重心的演变路径及偏移特点第48-58页
     ·重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第49页
     ·小麦生产重心演变路径分析第49-52页
     ·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重心轨迹的对比分析第52-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科技对小麦生产发展的支撑第59-72页
   ·80 年代以前科技对小麦生产的支撑作用分析第59-61页
     ·小麦品种培育和改良第59-60页
     ·小麦抗病育种第60-61页
   ·90 年代以后科技对小麦生产的支撑作用分析第61-63页
     ·优质专用小麦培育第61-63页
     ·优良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第63页
   ·小麦不同种植区域科技对生产的支撑作用分析第63-70页
     ·黄淮海小麦种植区第63-65页
     ·长江中下游区第65-66页
     ·东北小麦种植区第66-67页
     ·西北小麦种植区第67-68页
     ·西南小麦种植区第68-70页
   ·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小麦生产科技需求与技术对策第72-80页
   ·小麦生产发展科技支撑的现状分析第72-74页
     ·主要育种技术第72-73页
     ·小麦主要栽培技术第73-74页
   ·小麦生产发展技术支撑存在的问题分析第74-75页
     ·存在问题第74页
     ·原因分析和技术需求调查第74-75页
   ·不同优势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和科技需求第75-77页
     ·黄淮海小麦优势区第75-76页
     ·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第76页
     ·东北小麦优势区第76页
     ·西北小麦优势区第76-77页
     ·西南小麦优势区第77页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的技术对策第77-79页
     ·完善与提高常规育种技术第77-78页
     ·突破分子技术应用第78页
     ·集成组装简易高效栽培体系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第七章 小麦科技支撑能力的培育第80-90页
   ·案例调查第80-84页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研究案例第80-82页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第82-84页
   ·小麦育种和推广的区域性及科技支撑第84-86页
   ·小麦科研和推广的公益性第86-87页
   ·小麦科研和推广的有效组织第87-89页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历史变迁第87-88页
     ·小麦的科研组织第88-89页
   ·小结第89-90页
第八章 有关国家的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支撑第90-99页
   ·有关国家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第90-94页
     ·美国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第90-91页
     ·法国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第91-92页
     ·日本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第92-93页
     ·印度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第93页
     ·比较分析第93-94页
   ·有关国家小麦产业的发展与科技支撑第94-97页
     ·加拿大小麦产业及其科技支撑第94-95页
     ·澳大利亚小麦产业及其科技支撑第95-97页
   ·小结和启示第97-99页
第九章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99-104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99-102页
   ·政策建议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录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作者简历第111-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战略的转型
下一篇: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