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复杂高层建筑的理论分析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复杂高层建筑发展现状 | 第8-15页 |
·结构体系、体型 | 第8页 |
·新材料和施工技术 | 第8页 |
·结构设计方法 | 第8-9页 |
·工程实例 | 第9-15页 |
·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某复杂高层建筑的工程概况 | 第17-31页 |
·工程概况 | 第17-28页 |
·该工程特点 | 第28-31页 |
第三章: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理论 | 第31-48页 |
·有限元法概述 | 第31页 |
·结构计算假定 | 第31页 |
·结构单元刚度矩阵 | 第31-39页 |
·简约侧向刚度矩阵 | 第39-42页 |
·结构的位移和内力计算 | 第42-48页 |
·子结构任意布置时整体刚度矩阵 | 第42-45页 |
·子结构正交布置时的整体刚度矩阵 | 第45-46页 |
·位移和内力计算步骤 | 第46-48页 |
第四章: 结构静力分析 | 第48-60页 |
·分析软件选择 | 第48页 |
·空间结构分析程序SATWE | 第48页 |
·有限元软件ANSYS | 第48页 |
·静力分析考察结果 | 第48-58页 |
·转换层以下各构件的内力值分析 | 第49-56页 |
·转换层以上各构件内力分析 | 第56-58页 |
·静力分析结论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构动力特性及抗震性能分析 | 第60-88页 |
·计算模型的选取 | 第60-66页 |
·转换层模型参数 | 第60-61页 |
·上部带悬挑构件结构形式及参数 | 第61-62页 |
·计算模型确定 | 第62-63页 |
·各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63-66页 |
·计算程序选取 | 第66-67页 |
·空间结构分析程序SATWE | 第66-67页 |
·有限元软件SAP84 | 第67页 |
·反应谱分析 | 第67-77页 |
·反应谱理论 | 第67-68页 |
·抗震设计反应谱 | 第68-69页 |
·反应谱方法的优缺点 | 第69-70页 |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 第70-71页 |
·结构自振周期及地震响应分析 | 第71-77页 |
·弹性时程分析 | 第77-81页 |
·基本原理 | 第77页 |
·地震波的选用 | 第77-79页 |
·弹性时程分析模型 | 第79页 |
·弹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79-81页 |
·结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81-88页 |
·弹塑性分析概述 | 第81-82页 |
·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假定 | 第82-84页 |
·Pushover分析实施步骤 | 第84页 |
·Pushover分析模型 | 第84页 |
·Pushover分析结果 | 第84-88页 |
第六章: 转换层分析 | 第88-101页 |
·框支结构转换层的研究 | 第88页 |
·框支结构转换层的形式及特点 | 第88-91页 |
·框支结构转换层的形式 | 第88-90页 |
·框支结构转换层的特点 | 第90-91页 |
·本文转换层分析 | 第91-99页 |
·转换层计算模型 | 第91-92页 |
·模型计算程序 | 第92页 |
·SATWE计算结果 | 第92-94页 |
·ANSYS分析结果 | 第94-98页 |
·结果对比分析 | 第98-99页 |
·结论 | 第99-10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3页 |
·结论 | 第101-102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附录一(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106-107页 |
附录二(图表目录) | 第107-110页 |